第一章第二节人口。
知识目标。1.能说出我国人口总数及在世界上所占比例。
2.能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并说明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能列举实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能力目标。1.能运用“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能运用“中国人口的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概况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的人口国情,通过有关统计数字和实例体会人口国策的意义并拥护人口国策,确立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念。
重点。1.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
2.人口国策的内容与要求。
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目前世界共有多少人?202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
学生回忆。教师明确: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2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13.40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也就是说,全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见《****》学生用书“预习导学”。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读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思考回答:
请同学们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特点,并尝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人口增长前期平稳,从2023年后突然增长加速,2023年后增长又趋于平稳。
教师:2023年以前,我国社会发展缓慢,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人口死亡率相对较高,文明程度也低,这些原因使得人口增长缓慢。2023年至2023年,也就是解放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再加上政策的因素,人口增长迅速(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
2023年前后,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国策——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呈现增长平稳趋势。
提供资料)a地1000人,b地1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0.88%,a、b两地年增长的人口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同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就越多。
教师:我国近几年,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由于基数太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200万左右,相当于一个法国的人口。
学生阅读下列两段资料讨论: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好还是不好呢?
资料一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料二 2023年以后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多种产品的产量比2023年成倍增长,居世界之首。人均产量增长倍数却低于总产量的增长倍数,钢、发电量、糖等产品的人均产量仍低于世界人均产量。
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力资源是宝贵的。
但要保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所以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明确重点)教师展示投影片: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教师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坚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2023年到2023年全国共减少出生人口2.5亿人,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数。
请同学们看“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图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激发兴趣、深入思考)**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说说超生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情况给以肯定。
二)人口东多西少。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人口密度公式,知道人口密度是表示某地区人口疏密程度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学生:温故知新,复习计算人口密度公式。
教师:为学生呈现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密度数据,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1.13“中国人口的分布”图,逐一分析问题,在图中找寻北京、郑州、乌鲁木齐、拉萨等人口疏密程度不同的城市,说出它们的人口密度,描述分布特征,通过问题设置,了解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采用逐渐深入的提问方式。
教师:请同学们找到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座城市,从位置上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沿海或临海。
教师:这些城市人口密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属于人口稠密地区。
教师:请同学们再找到郑州、武汉、成都三座城市,看看他们的人口密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同样属于人口稠密地区。
教师: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这三座城市的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多为东部平原、盆地地区。
教师:请同学们再找到乌鲁木齐和拉萨两座城市,从海陆位置方面描述它们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属于西部内陆地区。
教师:人口密度呈现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千米,人口稀疏。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造成这两座城市所在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
教师:读人口密度分布图,在**地区,为何拉萨及其附近区域的人口密度会略高于周边地区呢?
学生回答预设:与城市的形成、社会因素和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
教师总结:可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
教师:通过学生绘图(在人口分布图上找寻人口分界线最佳位置),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现出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的特点。阅读p14的阅读材料,了解这条界线的产生及意义。
学生:在教材13页1.13“中国人口分布图”上找寻人口分界线,并说明找寻理由。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知道我国人口分布比例特点,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知。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完成板书。
四、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学生用书“课时作业”。
人口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本国策→实行。
计划生育。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东多西少→分布原因。
解决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板书 1 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提问 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归纳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板书 2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提问 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投影 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提问 读图...
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1 1疆域教案新人教版
2019 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教学用具 一副五角的简易地理拼图。教学课时 1课时。导入新课 从本学期开始,我国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海陆洋位置和所在半球。出示板书课件 出示板书课件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 地理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