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

发布 2022-12-11 16:45:28 阅读 7760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三)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船能够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能够升到空中,金鱼能够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相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板书:“第十二章浮力。

一、浮力”二、实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两人一组实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

施力物体是多少?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

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因为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

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见图12-1)。总结、板书:1.什么是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3)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

f浮=g-f'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提问: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放手后竖直向上浮,它为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动?

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启发学生答出:立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对应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

对它们的压强相等。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块不向前后、左右运动。以上讲解可结合图12-2实行。

2)提问: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木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如何计算?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结合画图讲解。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因为上表面跟液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上下表面面积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见图12-2)。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板书:

“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即f浮=f'-f。

2)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可启发学生举例答出。3.物体的浮沉。

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演示:

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

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板书:

板书:“3.物体的浮沉。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教师说明: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3)完成课本图12-3中的填空题。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课文练习1~5题。

2.思考题: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教案一。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浮力。2浮力的计算问题。二。教学重难点 1阿基米德定律的由来及其科学性。2如何解决浮力的计算问题。三。教学过程 1引入 让学生说说,在准备洗澡的时候,把自己泡入浴盆的时,水是怎样满溢出来的?2让学生看书,实行先学后教的理念。3阿基米德定律的学习...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0 1浮力教案

浮力。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 本课由浮在水面的物体和浸没水中的物体是否都受到浮力引入新课,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自然展开,体验整个 过程,重点培养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重点突破 突然出现 的 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溢水杯。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划分,本节课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 ...

初中八年级 初二 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 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认识浮力。掌握浮力的三种计算方法。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准备复习浮力的知识,浮力是力学中的重要知识,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知识,同学们遗忘的比较厉害,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复习。新。课。教师问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是什么?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区别浸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