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

发布 2022-12-10 01:42:28 阅读 6259

期末综合测试。

共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有的小题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选项前的符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在测量中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为了( )

a.避免产生误差b.避免产生错误。

c.可以减小误差d.提高准确程度。

思路解析: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a错。多次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

答案:cd2.(2005福建泉州中考)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 cm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是165 cm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 m/sd.人的体温大约是50 ℃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日常生活数据的估算,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 cm左右,小明上学步行速度在1.2 m/s左右,人体的温度为36—37 ℃。由以上分析,故选b。

答案:b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

思路解析:此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一个恒量,它不随时间、路程的改变而改变,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用的时间越长,行驶的路程也越远,即路程和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虽然可由公式v=计算,但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它的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答案:c4.一天,某市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飘动,某人走近一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摇晃并要倒塌,以致造成千人狂逃。

过后经查证,纯属虚惊一场,该大厦仍牢牢地耸立在原地。此人有此错觉是因为他选择了以下什么作参照物( )

a.地面b.商业大厦。

c.蓝天d.飘动的白云。

思路解析:这段文字开始说“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飘动”,这句话是以地面(或者说以地面上建筑物——大厦)为参照物的,即白云相对大厦是运动的。若以白云为参照物,那么大厦相对于白云位置在改变,即大厦是运动的,所以说“大厦在摇晃,要倒塌”是以白云为参照物而言的。

答案:d5.两列火车同向并排行驶时,甲车里的人觉得甲车在后退,乙车里的人也觉得甲车在后退,这表明( )

a.甲、乙两车里的人都以甲车为参照物。

b.甲、乙两车里的人都以乙车为参照物。

c.甲车里的人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

d.乙车里的人以车站为参照物。

思路解析:甲、乙两车同向运动,甲车里的人觉得甲车在后退,肯定是选择了与自己同向行驶,且速度较大的物体为参照物;乙车里的人也觉得甲车在后退,也说明了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速度;所以甲、乙两车里的人都是以乙车为参照物的。

答案:b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10 km的两地出发,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54 km/h,乙车的速度为10 m/s,它们相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b.甲车比乙车多走2 km

c.甲车比乙车少走1 kmd.甲车走7 km,乙车走3 km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相遇问题,首先要明白甲车通过的路程s1和乙车通过的路程s2之和等于两地的总距离s,即s=s1+s2,而s1=v甲t,s2=v乙t,所以v甲t+v乙t=s,可得出t=h,则甲通过的路程s1=v甲t=54 km/h×h=6 km,乙通过的路程为s2=v乙t=36 km/h×h=4 km,故甲车比乙车多走2 km。

答案:b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滴答”声。

b.我们听到树上小鸟的“叽叽”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思路解析:“滴答”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故a错。小鸟的“叽叽”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而非液体,故b错。

岸上人说话的声音通过水的传播被鱼听到,说明水是传声的介质,故c对。“哗哗”的流水声是水振动发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中,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那么不带花蜜时蜜蜂发出的嗡嗡声与带花蜜时发出的嗡嗡声相比( )

a.音调低b.响度小。

c.音调高d.响度大。

思路解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反映了频率的高低,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反之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调就高,反之音调就低。

答案:c9.医生给病人检查心脏时,总要用听诊器,这是因为( )

a.心跳声音频率太低,人耳听不见。

b.听诊器可以将心跳声音变大。

c.听诊器可挡住外来干扰噪声。

d.声音在听诊器中传播得快,声音分散得少,因此响度增大。

思路解析:心跳的频率和响度是确定的,不会因为医生使用听诊器而改变,故a和b均错。另外,听诊器不具有阻挡噪声的功能。

答案:d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激光照射水中的鱼,应瞄准看到的鱼的上部。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若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汽车号码为“10—18”,则它的实际号码为“81—01”

d.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思路解析:站在岸上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鱼的虚像,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故激光应瞄准看到的鱼,故a错。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故b错。

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物相比,上下位置不变,左右位置颠倒,可知c对。反射光路和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故d对。

答案:cd11.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人在湖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b.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

c.司机从后视镜中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d.奶奶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

思路解析: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其中的倒影是光经过反射而成的虚像,故a错。人在河边看到的水底的石头,是石头发出的光线经过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故b对。

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看到的景物是光线经凸面镜反射后成的虚像,故c错。老花镜为凸透镜,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老花镜发生了折射,故d对。

答案:bd12.下列属于漫反射的是( )

a.能清楚地看到黑板上写的粉笔字b.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东西。

c.斜插在水中的直杆向上弯折d.在水中看到月亮的“倒影”

思路解析:黑暗中看不见东西是由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斜插在水中的直杆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在水中看到月亮的倒影是由于水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a13.(2005河北课改区中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一定竖直向下运动。

abcd.③④

思路解析: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这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中的叙述是正确的;磁体对磁性材料的作用可以不接触,②中的叙述不正确;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中的叙述是正确的;投出的标枪最后才落到地面,并且方向不是竖直向下的,④中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b1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个测量范围,被测力应小于这个范围。

b.使用前必须先对弹簧测力计校零。

c.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放置,测竖直方向的力。

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不同方向的力。

思路解析: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使用前应先校零;使用时,不能超过其测量范围;弹簧测力计可以竖直放置也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倾斜放置但无论怎样放置所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或收缩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所以abd正确,c错误。

答案:c15.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思路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情况: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必须产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但物体并不一定相互接触,如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故选d。

答案:d16.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住小皮球,皮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b.②③cd.②④

思路解析: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改变,②中篮球弹回方向改变;④中灰尘漫天飞舞,运动方向也在改变。而①③中是物体发生了形变。

答案:d17.无论是木锯还是钢锯,它们的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因为( )

a.这样使锯齿更锋利b.这样使锯齿更耐受撞击。

c.锯用得太久,齿被撞歪d.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

八年级期末

一 选择题。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x3 x3 x6 b 3x2 2x 5x3 c x2 3 x5 d x y2 2 x2 y4 5.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 a a x y ax ayb x2 4x 4 x x 4 4 c 10x2 5x 5x 2x 1d x2 16 3...

八年级期末

一 选择题。1 代数式 x y,中是分式的有 2 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b c d 3 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a a x y ax ayb 10x2 5x 5x 2x 1 c x2 4x 4 x x 4 4 d x2 16 3x x 4 x 4 3x 4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

八年级期末

垫江五中2015年春八年级 下 半期考试。物理试题。全卷共五个大题,满分 100分时间 60分钟 请将答案完成在答题卡上。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体的重力最接近1 n的是。a 一只老母鸡 b 一片树叶 c 一袋大米 d 一包方便面。2.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