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内容:人教版(2013审定)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
教师:松潘县白羊九年一贯制学校——林通。
课时划分:2课时 (此公开课为第1课时)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遇上的问题引出重复(重叠)现象,再思考如何用韦恩图表示集合。如果学生掌握较好,则顺势完成简单练习。
掌握情况不佳则放在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主要设计为集合思想的运用与解决问题。
集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让学从实际中发现重复(重叠)现象。
2、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3、 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体验、感知,并能完成简单的运用。
4、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好了问题的快乐感。
教学重点:1、 发现重复(重叠)现象。
2、 用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一些解单问题。
教学模式:采用问题透导式教学,先引出问题,再通过逐步分解、操作让学生解决掉问题,不只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好了问题的快乐感。
教学过程:一、 导入:
谈话)六一游园活动时你们最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有哪些?选两种做为调查统计。(只让左半边的同学参加调查,另一半的同学做为调查人员一同完成。
)要求是:参与投票的人员最少要选一种,如果两种都喜欢可以选两种。完成统计表。
观察数据:比较最后的票数与参与投票的人数之间的差别。
结果视不同情况开展)
如果才设想的有重叠人员则两个数字会有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可以先采访一下投票人员,引导他们用“我只喜欢”“我既喜欢xx又喜欢xx”来表达。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有人两样都投了,重复投了票,引出“重复”这个关键词。
进入下一环节。
如果和设想得不同,则用“让我们来看另一个班的统计结果,看看他们班的情况。”进入下一环节。
二、 感知新知识。
一)、出示例1统计表。
1、学生观察统计表。
2、思考问题:能否用两项人数相加 9+8=17(人)?为什么?
3、要得出有多少人参加,你们如何解决?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代表展示。
方法多相化,提倡不禁锢学生思维。
学生展示,教师帮助板演。
4找出这参加的14人的名单,读一读。
二)、教学使用韦恩图。
1、接上面步骤,发给学生14名参赛名单。(小组内交流合作完成)
把这些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个撒下来,放到对应的项目下,会引出一个问题,一个人他参加了两项,把他们的名字放哪儿呢?
跨着两边,只有把他们的名字放到中间了。
2、 画圈把跳绳的圈起来,再把参加了踢毽的圈起来。
观察两个圈有没有交叉的地方,交叉的地方表示什么?
3、 板演后讲解韦恩图。
三)回顾例题完成最后一个问,例式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算式可能作很多个,让学生说一说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没有9+8—3=14(人)则由老师列出算试,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含意。
四)、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三、 练习。
页做一做第一题。(要提示这些动物是什么,部份学生可能不认识)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中间重叠部份表示什么意思。
2、小明去排队打饭,从前面数他排在第5位,从后面数,他排在第3位,他这一列队中一共有多少人?(此题重在体现小明被数了两次,重复了。)
页做一做第二题。
三年级上册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3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 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难点 用集合圈 韦恩图 表示事物 元素 教学过程 一...
三年级数学集合教案
精选。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集合。林芝市第一小学郭彬。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章 数学广角 的例题1。本节课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 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 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集合教案 2
师 你真的太棒了,只用简简单单的两个圈,就把两个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了。这样的图我们把它叫做集合图,你们用这两个圈来表示重复的部分,于是聪明的你们想到了这样的好办法!其实早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叫维恩,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这个图形的人,他的发现也为集合的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