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案

发布 2022-12-06 12:23:28 阅读 4636

《间隔排列》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关系的过程,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2.使学生初步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及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初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重点:

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其中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教学准备:

多**课件、小棒和圆片、统计**。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多**课件出示“乡村景观图”,要求学生猜测物体或图形出现的顺序,感知其中的规律,引出课题。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观察排列。

多**课件展示主情景图中的三列物体,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再观察,说说每行物体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出“两端物体”“中间物体”“一一间隔排列”。2.比较发现。

请同桌两人一起,分别数出每一组物体的个数,填写在**里;然后再比较每一组的数据,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和同桌说一说再写下来。

两端。物体。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夹子兔子木桩。

个数。物体手帕蘑菇篱笆。

中间。个数。

我发现的规律是:

3.操作验证。

在其他地方,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是不是也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引导学生用学具或者画符号来代替相关物体,排一排、数一数,验证发现的新规律。

启发:在刚才的操作活动里,你们又有什么发现?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完整地说说这个规律?4.学法指导。

多**课件展示学习方法:观察操作——发现——总结——形成规律。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感知生活现象。

多**课件展示农村素材**,学生尝试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抢答。

学生列举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事物。2.解决问题。(1)广告牌。

多**课件展示电线杆与广告牌,请学生观察,这里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这跟我们前面看到的排列是不是一个规律?

启发:如果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你知道有多少个广告牌吗?如果有30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

大家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之间的关系?(2)锯木头。

多**课件展示锯木头情景图,并要求学生运用今天发现的规律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

提示: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探索木头段数与锯的次数的关系。3.拓展提升。

多**展示“桃柳夹岸、桃红柳绿”的景点图,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解答后,实物展示桃树与柳树的半圆图,追问:当围成一个半圆时,数量还符合上面的规律吗?

进一步展示桃树与柳树的圆周图,追问:当围成一个圆周时,两种树的排列又有什么不同?数量上有什么变化?

提出要求:按这样的变化规律,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要栽多少棵桃树呢?附板书设计:

两端。物体。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夹子兔子木桩。

个数。物体手帕蘑菇篱笆。

中间。个数。

我发现的规律是: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是相同的,那么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多一。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第五单元间隔排列说课稿

一 说教材。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并未对找规律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这些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学生就能对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逐步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找规律做铺垫,并逐步培养学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

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一种物体的数量并把 填写完整。核对数量。师 咱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 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每组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巡视,师 研究好了吗?现在把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来汇报一下。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指名,生说一一间隔排列...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

2 其他两组排列里也是这样的现象吗?我们来看一看。多了一个夹子,少了一块手帕 多了一块木桩,少了一段篱笆 3 回忆上面我们验证间隔排列规律的过程,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方法能清晰的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学生总结。把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4 那么,你能自己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