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
(课件出示本册p44第3题内容)根据图表信息,你能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吗?说一说,你是如何得到这些平均温度的?还有其它方法吗?
在这里对教材的例1作了替换处理,用书本中p44的第2题作为本课的例题。这样处理教材的好处在于贴近实际,也能达到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产生意义,更能高效益地让学生初次感受求平均数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即“总数÷份数=每份数”和“移多补少”法,而且能让教师在学生回答自已的方法的过程中,更能确切地了解学情,掌握不同层次不同的起点,为下面更好地调控教学进度与难点奠定基础。
2.自主**,深入学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书本例2,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把书“例2”以练习题形式出示,而且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深入领悟平均水平均数的涵义,并水到渠成地引出平均数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它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再次变例2,弥补教材的不足。
教材例2中“欢欢队”与“开心队”的队员人数相等,比较两组身高不一定非求“平均数”不可,也可以直接比“总数”,为此显示不出计算平均数的的迫切性。针对教材这一不足,教师在例2的基础上可出示队员人数不相等的情况,让学生在与例2的对比中进一步感受产生平均数的需要。
3.举例说明,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说一说每一个例子中和平均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出示信息:
(1). 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2). 学校每月每天的用水量。
通过以上信息出示,既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出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涵义。
4.巩固练习,深化对平均数的理解认识。
(1). 判断:⑴三(1)班的平均身高138厘米,三(2)班的平均身高137厘米,三(1)班的林林一定比三(2)班的森森高。
(此题通过判断,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其中一个数据有可能高于平均数,也有可能低于平均数)
(2)五(1)班的四位同学体重:
小刚28千克小叶21千克小李23千克
小孙25千克他们的平均体重是21千克。
此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平均数的范围值,它肯定是在整列数据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
(3).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书本p45。4---5
这一练习可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平均数的算法及平均数为人们的生产、劳动等带来的决策作用。
5. 布置作业,课后拓展延伸。
(1)自已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2)现在老师要知道你们组的跳远平均成绩,你应该如可去调查、完成这项工作。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既可以巩固新学知识,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又可以提高学生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综观我的整个教学设计,主要有两大特色:其一是重组教材,试图体现材料选择上的有效性;其二是凸显平均数产生的需要以及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说课稿
精选公文范文。这篇数学说课稿由 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统计 认识平均数的第二课时,完成课本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 题。本例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理解 一组数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说课稿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入手,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气氛,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从而能达到引出平均数的效果。新知 建构感知。追问什么是平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平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设计意图 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出示课件1 在一...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
2012 2013学年下学期 平均数 说课稿。南湾子学区中心校张永磊。一 说教材。1 教材内容与分析。平均数 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计 中的第三个课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