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同步口算练习题

发布 2022-11-28 13:50:28 阅读 5147

查字典数学网准备了三年级数学同步口算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三年级数学同步口算练习题。

一、计算题。

二、填空题。

三、请下面括号中填写最大的正确数。

四、有余数的除法。

五、单位与计量。

1厘米=()毫米20毫米=()厘米200厘米=()米。

50分米=()米3米=()分米8000克=()千克。

5吨=()千克()毫米=4厘米。

)米=7千米1分米=()毫米。

21米+51米=()米6米-4米=()厘米。

1千米-1米=()米1千米-10米=()米。

17吨-15吨=()千克一座桥的载重量为5()

一枚1角硬币约重1()明明的体重约为25()

铅笔盒宽约8()桌子高约70()

黄山高约1873()数学书厚约7()

飞机每小时飞行820()黄河全长约5464()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手掌宽约1()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同步练习

口算乘法 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a 75b.750 c.75002 35 20的末尾有 个0。a 1 b.2c 33 180 20 a 3600 b 360c 260 d.2600 4 450的20倍是 a 800b 8000 c.900d.9000二 填空题。1 口算17 40时,可以先用 然后在...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

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自测口算卷。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自测卷。温馨提示 卷面整洁2分 口算 6分,另卷 二 填空 共18分,其中第 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0.5分 1 3分 秒 135分 时 分 240秒 分。540分 时 2分3...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同步练习题

北京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及答案 三 一 口算。二 判断。对的在括号内画 错的画 1 300 2既表示2个300连加又表示300的2倍是多少。2 200 5,积的末尾有2个零。3 4 42和42 4的结果相同。4 一位数同两位数相乘,积一定是两位数。三 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 21乘3,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