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生活《生活中的你我他》教案

发布 2022-11-19 17:34:28 阅读 2081

教案。生活中的你我他》教学案例一,主题阐述。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且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是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

所以教师应该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再现等方式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应突出"体验感悟",着重于道德情感体验的培养。《小学德育纲要》指出"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因为这是做人的道理认识的催化剂,是从知到行的桥梁,促使学生将做人道理转化做人准则的信条,进而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在此,应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在教学中应该选择行为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为线索,讲究"育"的策略,采取以理育情,以境诱情,以比促情,以情引情等多种方法,借助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移情想象等体验方式,达到强化感情之目的。

二,课例描述教学目标。

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难点。

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有意思,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请来了一批优秀的小演员为大家表演舞蹈,大家掌声欢迎他们。2,**配音舞蹈表演。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节目精彩吗。

师:不过,老师介绍一下,刚才给我们表演得五位小伙伴和大家有所不同,他们都来自本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听不见声音,说不出话来。

师:我知道大家有很多问题想问,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他。

们学校的张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张老师今天会架起我们和这些新伙伴之间沟通的桥梁。设计思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依托教材,创造生活化的感知情境--利用相关资源,把聋哑儿童请进课堂,引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兴趣,为下面与残疾儿童交流作好铺垫。

二,高于生活有办法活动一:面对面交流。

师:老师知道你们现在脑海里一定有很多问题。现在就请这些新伙伴到你们每一组中间来,你们每组选出五个最想问的问题,用你们最好的方法与他们一起交流。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和他们交流的,你们了解到哪些情况。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可能第一次用纸和笔,或打手势的方法和别人交流。这样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思路:

情感是一个有生命的实体,是支撑人活动的亮点,通过学生与残疾儿童面对面的交流和交往,更深一步的让学生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这样深切的体悟,就会顺利地从"有意思"向"有意义"过渡,这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过渡:

通过刚才和特殊小伙伴的交流,我们发现残疾人。

和我们正常人交流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在我们身边除了这些聋哑小伙伴之外,还生活着许多智力上,肢体上,视力上有残疾的人,他们不仅仅与人交流是非常困难,有时候,就连生活自理也很困难,如果你没有亲身的经历,我们平常人是很难体会到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一起来亲身经历一下。

活动二:蒙眼走路。

师:请大家听清要求,先请每组的组长把课前准备好的蓝色布条,给各自组的一位同学蒙上眼睛,再请蒙上眼睛的同学走到老师这儿,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其余的同学要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走路的,体会盲人平时是怎样走路的师:

现在,请你们谈谈蒙着眼睛走路的感受。活动三:单手拉拉链。

师:请听清要求,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把右手背在后面不能再动,用左手把衣服的拉链解开,再用左手把拉链拉上,时间为3分钟。

师:同学们,谈谈单手拉拉链的感受设计思路: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通过这两个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痛苦,激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活动四;唤起情感,提升体验。

听表演者的故事。

师:听了这位小伙伴的故事,你想对她说什么。

2,老师讲述及配音**残疾人平时生活录像和残疾人成才的录像。

师:听了这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设计思路:

恰如其分的**使用,更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体验。凄惨**声伴随着聋哑孩子的"啊啊"声,伴随着老师深情地讲述,这些多**的运用,牵动每一位孩子的心,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尊重与关爱。三,回归生活有意义。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你打算以后怎样帮助残疾人。

师:你想对眼前的几位新伙伴说些什么话。现在我们用他们的方式对他们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祝福,请张老师教我们做手势。"谢谢,祝你们幸福,快乐,再见".设计思路: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本节课的结束应该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当学生们真真切切的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痛苦,懂得自己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教师又链接生活让孩子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实践,献一份爱心,把课堂。

延伸到生活中。

三,教学反思与拓展提升。

鲁洁教授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变革,那就是"回归生活".确实,"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案例中教师力图将生活与课堂打通,把残疾儿童请进课堂,引进儿童的生活,又把儿童引向社会,让他们到社会生活中去了解残疾人,在交往中去关心残疾人,让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这样课内和课外的互相补充,有机融合和互相支撑,就扩大了教学的空间,使教学向社会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在课堂上,教师把聋哑儿童请进课堂,她们特殊的身份和惟妙惟肖的表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想与残疾儿童交流的欲望;通过交流,体会他们生活的不便,再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把生活中许多残疾人看似与我们很遥远,学生根本没有体验过的艰难,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然后**那如泣如诉的**,伴随着残疾孩子的"啊啊"声,和教师的深情讲述,使学生的。

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通过教师这样精心的设计,教育的意义完全被凸现出来,变得更加清晰,儿童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而是真正的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的终身发展服务。

如果教学中教师仅仅让学生在生活中远远地观望残疾人,或是听老师讲几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她们对残疾人的认识就会空洞和模糊的,甚至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当我们教师有目的的把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中时,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对于学生生活的引导,体现出这门新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核心思想。

年浙教版品社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你我他》教案

生活中的你我他。宁海县实验小学。教材简析。生活中的你我他 是浙教版 品德与社会 第一册第四单元 七彩的社会生活 的第一课。本课的关键词是 职业 但三上的孩子对它是既熟悉又陌生。他们知道周边的人在工作,但无法清楚的了解他们究竟是干什么工作的,对他们所作的贡献更是模糊。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和认知...

三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不一样的你我他》教案

教案。不一样的你我他 教案教材分析。不一样的你我他 选自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册,是第二单元 我们共欢乐 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通过本课学习,主旨是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互不相同,各有特点,并能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并为此而骄傲和自豪。另外,还要学会在同学交往中要相...

三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不一样的你我他》教案

教案。不一样的你我他 教案教材分析。不一样的你我他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册,是第二单元 我们共欢乐 中的个主题活动。通过本课学习,主旨是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互不相同,各有特点,并能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并为此而骄傲和自豪。另外,还要学会在同学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