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实录。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设景激趣: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生:捉到了。师:你们带来了了吗?
生:带来了。(学生们自己看,或相互炫耀自己捕捉到的小蚂蚁)。2.利用课件出示带蚂蚁背景**的课题——蚂蚁。并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师:接下来,咱们来看一段关于蚂蚁的**,好不好?生:(大声地)好!(教师用多****一段介绍蚂蚁生活习性等的**,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欲。)
二、引导**——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师:你们是怎么去捕捉的?生:我用饼干来引诱。生:用糖块来引诱。……
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也捕捉了许多小蚂蚁。现在教师请你用笔画一只小蚂蚁,你行吗?
生:行。师:好,我们把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画的小蚂蚁用投影仪放出来。
给大家看看。
学生画蚂蚁,然后交给老师投放)
师: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教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们捕捉来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促使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
师:那么我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学生观察小蚂蚁。
师:哪位同学代表小组来说说。生:小蚂蚁有八只脚。生:不对……
师:看来,小组间同学出现分歧了,是不是在观察中碰到困难?生:
是的。师:什么困难呢?
生:蚂蚁很小,看不清楚。生:
蚂蚁还爬来爬去,很难看清楚。(教师板书:太小、乱爬)
师:怎么办呢?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想出一种方法就在纸上打一个“☆”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而且好。
问题不是老师给的,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去**,而且老师也不给孩子们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有利于孩子们的发散思维。)
师:你们小组得了几个“☆”生:得了三个“☆”
师:有没有比他们更多一点的组?生:我们组得了八个“☆”
师:比他们得到还要多的组有吗?没有,那请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最好的三种方法,其他的组听仔细,有没有说到你们的方法,如果没有,一会儿你可来加。
生:一种方法是拿食物来引诱它,不让它乱爬。第二种方法是用毛笔上的毛夹住蚂蚁,然后用放大镜来观察。第三种方法是用胶水粘住蚂蚁来观察。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从实际看,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象是很丰富的,不可限量的,这样的尝试是很好的。)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就有这样的观察器皿(出示)它叫昆虫观察盒,要把小蚂蚁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观察了。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观察方法。
需要的器材请各组小组长选择领取,看看蚂蚁到底是怎样的?它有多少节?多少脚?
脚长在**,观察到的结果可以画图,也可以用体态语或用语言等来表达。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和参与活动。
师:谁能代表自己的小组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生:蚂蚁身体分三节,而且有三对足,头上还有触角。生:是四节。
生:(多数同学)三节。师:师:其他组呢?
生:我们认为蚂蚁的身体是这样的(他们把观察中画的画贴到了黑板上)。
师:有意见吗?生:触角太多短了。
生:不对,3对足应该长在胸部。师:那你来替他们改一下。(学生改画,全班注视)
师:有没有用搭火柴的方式来表示小蚂蚁的?(指点)请你们到幻灯上来摆一下。(学生搭蚂蚁,全班注视)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
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课件呈现自然观察与研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经过**,设计出许多观察蚂蚁的方案,教师适时提供“自助餐式”**材料,各小组在尝试中找到了比较好的观察方法。在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了学习的多元化、自主化。)
三、课外延伸。
师: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你们想不想再继续去研究?
生:想。师: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然后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把课外研究的结果填在《我们的研究》报告单里。下一节我们举行一个“蚂蚁研究信息报告会”好不好?
生:好。师: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蚂蚁现在在干什么?生:爬来爬去。
生:很着急的样子。师:
小蚂蚁在想什么?生:想家。
生:想同伴。师:
怎么办?
生:送小蚂蚁回家。师:噢,那小蚂蚁家在哪儿?生:在大树下。
生:在墙角边?我经常看见小蚂蚁在墙边的缝隙中爬出。师:那我们一起送蚂蚁回家吧。四、家庭作业。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也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评课记录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本着 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 的理念,力争体现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和 过程能力的形成为明线,以基本的科学知识为暗线。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 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一 说教材。蚂蚁 是新教科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内容。喜爱动物...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反思
蚂蚁 教学反思。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在师生一起寻访蚂蚁 观察蚂蚁,进行的一次观察活动。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 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清楚的观察蚂蚁的外表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实录
蚂蚁 教学实录。教学过程 一 猜谜语,导入新课。1.师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谜语 2.师 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 蚂蚁 板书课题 19 蚂蚁 二 小组学习,自主 一 交流资料,资源共享 1.师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