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大网络作业任务1

发布 2022-11-06 22:02:28 阅读 4761

0055山东省出台《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

答:此项政策针对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学业和心理负担都过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多年来,社会对于学校优劣的评价,主要是看升学率、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的人数等考试指标。面对激烈的办学竞争压力,学校出于对“减负”会影响考试成绩的担心,不愿率先实质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只是换换形式,变变花样,搞些点缀,应付检查。

面对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和“考试定升学”的现实,广大家长对提高子女应试能力的愿望有增无减。同时,学生梦寐以求的是出类拔萃的成绩,这样年复一年,不仅使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心理负担也同样沉重。

另一方面,教师素质不能适应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为数较多的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学生轻负担,教学高质量”的需要。不少教师仍然是“课内损失课外补,办法不多靠辛苦”,依靠延长教学时间,增加作业量、练习量的办法提高考试成绩,这样老师和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由复杂原因形成的顽症,因此,要减负,首先从减少考试开始。

该项政策实施的意义有:

1、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我们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必要的负担,首先要从减少学生的考试次数开始,让学生从应付考试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让大家逐步懂得:考试只应该具有甄别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激励与导向等功能。考试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正向与负向的双重功能。

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正向功能,减少其负向影响.关键在于考试的目标、实施,以及考试结果的正确使用等等。

3、让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地考查学生发。

展的状况,最终成为“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最直接的评价方式,而不是成为学生。

的负担。根据新课标评价标准,中学考试在其试卷命题、考试方式等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变。

化,但现实考试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考试“指挥棒”作用仍然存在,为提高升学率,忽视对。

学生考试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的学校依然存在,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会产生误导的作用,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4.1为了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如何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

答: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公共管理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趋势,日益为各国**所重视。良好的制度保障是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优化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完善以决策中枢系统为核心,以咨询系统、信息系统、监督系统为辅助的协作有序、相互作用的组织体系。

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的系统机制有:

1、要理顺行政决策系统中各种政策制定主体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限、职责和范围。

2、加强各级、各类行政决策制定咨询研究机构的建设,建立重大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专家参与机制。

3、为保障政策制定的民主和科学,要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素质,除了提升其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还要注意重点培养其对于现代决策理论、方式、方法、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政策制定人员的年龄、知识、能力对于群体结构进行优化。

4、加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互动,建立开放透明的机制,广泛地收集政策信息。

4.2公共政策有哪些特征,对我们制定政策有哪些启示。

答:(1)公共性;第一,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第二,**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最主要的力量,是国家和社会的**机构,掌握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公共政策作为其运行的公共权力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应当是追求公共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谋私。

(2)利益选择性;公共政策的利益选择性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有国家机关、执政党派和其他政治团体,他们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首先要维护其自身利益,其中,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制定的公共政策要有利于维护其政治权力的需要。公共政策的利益选择性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这一特征在不同制度的社会会有不同的针对性,有时甚至会表现出一定的迂回性。 (3)目标指向性;制定政策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设计明确的目标,进而使实现目标的行为具体化。目标是指向一定方向的,没有目标指向或目标指向模糊的政策是盲目的,必将导致政策的失败和无效。

(4)权威约束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首先源于它的合法性。政策的合法性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使政策得到接受或认可。政策合法化使政策具有普遍约束力,从而对社会、团体、个人的行为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即无论政策指导的对象是否愿意接受政策,都要为政策的实施付出努力和代价。

政策权威约束性的取得还来自于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政策能够反映政策对象的愿望,符合他们的利益。同时,在制定和执行等环节中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也能使政策形成权威效应,形成一种软约束。政策的权威约束性最直接体现于操作中,政策往往通过惩罚性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具有威慑力。

(5)功能多极性;公共政策功能的多极性是针对政策实施的效果而言的。公共政策的目的是实现一定的目标,因而公共政策是指向未来的先导性、预期性的行动准则,同时也正是政策的先导性和预期性使其多极性的特点有所隐藏。 (6)动态稳定性;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再到政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策要依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这种调整是政策问题的不断显现所要求的,是政策制定者对政策问题的不断认识和领悟所决定的,也是政策实施过程的螺旋递升规律所必需的。

但是政策又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才能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和政策目标的达成。保持政策稳定性最根本的途径是政策立法,即将政策上升为较为稳定的法律。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性(2)阶级性(3)权威性(4)普遍性(5)目标取向(6)稳定性与变动性(7)预见性公共政策特征对我们制定政策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和确立:公共政策的制定指向问题的解决,这也正是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体现,因而政策问题是制定政策的关键因素。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发现到建构,直至最终确立的过程。

2)公共政策的规划:是指在有关原则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程序,在对于政策问题充分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政策方案进行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的过程。对于以上公共政策规划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1)政策规划的目的是解决相应的政策问题;(2)政策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3)政策规划既是一种研究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 (三)公共政策的论证和合法化:是公共政策规划的重要环节。

公共政策的论证,即政策方案的提出者和支持者依据自己的立论方案进行可行性等方面阐释,从而使方案决策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评估择优。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则往往是政策规划阶段的最后一步,通俗地理解便是通过特定程序和行为使政策取得合法的地位。 (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

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公共管理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趋势,日益为各国**所重视。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强调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注意建立相关程序、机制和氛围,鼓励和保障公众的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主要指政策制定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基于科学的理论,充分利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政策程序。

虽然民主和科学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一致的,但是正确、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是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统一。

3.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3.2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六点: 1、政策信息; 2、政策主张; 3、立论理由; 4、立论根据; 5、驳论; 6、可信度和可行性。

3.3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答:1、管理认知能力;2、管理诊断能力;3、管理决策能力;4、人际沟通能力。

1.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著作,对官僚制度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建立的德国学者是( )

a. 马克斯·韦伯。

b. 古德诺。

c. 法约尔。

d. 赫伯特·西蒙。

满分:1分。

2.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 )

a. 小**。

b. 全能的**。

c. 间接的**。

d. 恰当的**。

满分:1分。

3.在2023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

a. 亚当·斯密。

b. 凯恩斯。

c. 胡德。

d. 史帝文·科恩。

满分:1分。

4.政策规划的选择要依据影响政策规划的具体环境,统筹分析各种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这体现了政策规划的( )原则。

a. 公正。

b. 受益。

c. 优化。

d. 权变。

满分:1分。

5.( 不属于公共政策执行常用的行政手段。

a. 行政命令。

b. 指示。

c. 规章制度。

d. **。

满分:1分。

6.下列哪项不是属于非**公共组织?()

a. 学校。

b. 研究机构。

c. 社区服务机构。

d. 企业。

满分:1分。

7.( 是政策规划阶段的最后一步,是通过特定程序和行为使政策取得合法的地位。

a.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b.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c. 公共政策的论证。

d.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满分:1分。

8.本来应当由**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职能的( )

a. 缺位。

b. 越位。

c. 错位。

d. 不到位。

满分:1分。

9.**属于( )

a. 第一部门。

b. 第二部门。

c. 营利性组织。

d. 第三部门。

满分:1分。

10.公共政策在实施中,有的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正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带来负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同时带来正效应和负效应,还有的政策可能尚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其效应。这体现了公共政策的( )

a. 功能多极性。

b. 动态稳定性。

c. 权威约束性。

d. 目标指向性。

1.制定政策的关键因素是政策问题,其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发现到建构、直至最终确立的过程。

2.202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职能的重点确立为: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说明了我国**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的经济促进型**的转变。

3.公共组织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提供公共服务或物品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

4.公共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5.根据公共政策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元政策 、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6.公共政策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政治实体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7.政策问题的结构反映的是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结构中等的政策问题和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

8.21. 政策评估是指政策评估人员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估技术与。

方法,对政策方案的内容、(执**况)、执行结果的估计与评价。

9.20世纪40至60年代,可以说是对早期公共行政学的批评与该学科的转变时期,这种批评与转变的结果则是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的出现。

试题满分:1分。

第1空、满分:1分。

10.新公共管理运动以2023年英国首相撒切尔上任为标志。被看作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重塑**、再造公共部门”的公共行政改革,是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的开始。

试题满分:1分。

重大网络教育作业答案

第3次作业。一 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按照 作为入账价值。2.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包括筹资管理目标 和。3.递延资产本质上是一种 4.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中的一次摊销法适用于 低值易耗品。5.企业的存货发生盘盈,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应冲...

2023年福师大网络教育数学建模作业

数学建模 作业3 一 判断题 1 当样本相关系数r 1时,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2 模型误差是可以避免的。3 指数分布一般用来描述寿命问题。4 生态模型属于按模型的应用领域分的模型。5 白箱模型意味着人们对原型的内在机理了解不清楚。二 货物托运问题。某厂拟用集装箱托运a b两种货物,每箱...

2023年福师大网络教育数学建模作业

2021年福师大网络教育数学建模作业3 数学建模 作业3 一 判断题 当样本相关系数r 1时,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模型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指数分布一般用来描述寿命问题。生态模型属于按模型的应用领域分的模型。白箱模型意味着人们对原型的内在机理了解不清楚。二 货物托运问题。某厂拟用集装箱托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