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教师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三

发布 2022-11-01 15:46:28 阅读 8991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2.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 )

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3.在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 )

a.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4.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 )

a.人格平等。

b.主导地位。

c.自主发展。

d.自由发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6.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c.斯宾塞。

d.卢梭。7.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 )

a.军事体育。

b.体操训练。

c.文雅教育。

d.文法教育。

8.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 )

a.结构课程理论。

b.教育与发展理论。

c.从做中学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9.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斯宾塞的《教育论》

10.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这说明教育具有( )

a.政治效益。

b.技术效益。

c.文化效益。

d.经济效益。

11.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以( )为代表。

a.英国。b.美国。

c.苏联。d.中国。

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机体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性善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

a.内**。

b.外铄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教育万能论。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

b.职业道德。

c.文化科学。

d.教学基本功。

16.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a.班级学生群体。

b.班级共青团。

c.学科小组。

d.老同学。

18.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自我评价法。

19.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2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i}己来,以增强管理的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平行管理。

21.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 )

a.德育意义。

b.德育目标。

c.德育内容。

d.德育规律。

2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23.学校文化的缩影是( )

a.班级文化。

b.领导文化。

c.活动文化。

d.校园文化。

24.社会关系影响人发展的( )

a.性质和方向。

b.方向和范围。

c.范围和性质。

d.程度和速度。

2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26.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27.教师提出问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是( )

a.**——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28.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30.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b.学习。

c.课堂。d.课外活动。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

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典型研究。

c.教育质性研究。

d.教育对象研究。

e.教育叙事研究。

2.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

a.发展性研究。

b.评价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

d.**性研究。

e.应用性研究。

3.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的活动。

a.发展智力。

b.发展体力。

c.陶冶品德。

d.陶冶美感。

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4.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

a.认真讨论,科学合理。

b.严肃慎重,相对稳定。

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

d.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e.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6.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教育性原则。

7.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义务教育。

d.普及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8.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 )

a.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b.与文化相互制约。

c.传递和深化文化。

d.构成文化本体。

e.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a.高尔登。

b.华生。c.霍尔。

d.洛克。e.彪勒。

10.教育目的的作用(或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强制功能。

d.示范功能。

e.激励功能。

11.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

a.导向功能。

b.甄别功能。

c.诊断功能。

d.调节功能。

e.促进功能。

12.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b.奋斗目标明确。

c.规章制度严格。

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正确。

13.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14.常规训练包括( )

a.礼貌常规训练。

b.学生守则训练。

c.课堂常规训练。

d.卫生常规训练。

e.实践能力训练。

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效果评价。

e.成果评价。

16.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

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7.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 )

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再起主导作用。

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

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

e.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8.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高难度教学。

b.高速度教学。

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

b.高度重视课堂教学,重视考试成绩。

c.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偏于专断。

d.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

e.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

20.高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a.发展性。

b.时代性。

c.基础性。

d.选择性。

e.自主性。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秦汉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

2.宋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

3.教育教学中只强调统一要求就行了。 (

4.因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将学生赶出课堂,不让其上课。 (

5.教学中教材是富有思想性的,学生学了思想自然会提高。 (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我国学校的主体是综合学校。 (

9.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11.不同时期的社会德育的内容不同,所以德育不具有历史性。 (

12.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 (

13.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所以它可以决定个体的发展。 (

2023年浙江教师招考试卷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

c.公平原则d.过错推定原则。8.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指明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的纲领性文件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面向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0.下列关于迁移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关系正确的是 贾德 经验类化迁移理论桑代克 认知...

2023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诱导效应理论突破

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诱导效应理论在有机化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反应机理和有机合成中起很重要的作用。1.概念。诱导效应是...

辽宁造价员继续教育考试

辽宁造价员继续教育考试 2013 一 单项选择题 共30题 1 平法中,柱箍筋加密范围不包括 a 节点范围。b 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600mm c 嵌固部位向上1 3hn d 搭接范围。2 lab在新平法中表示?a 抗震基本锚固长度。b 抗震锚固长度。c 非抗震基本锚固长度。d 非抗震锚固长度。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