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期末模拟试卷

发布 2022-10-31 12:35:28 阅读 9199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题。

一、基础知识(共37分)

1、下列各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绮丽(q晓谕(y对峙(shì)

b.眷顾(zhuàn涟漪(y池沼(zhǎo)

c.威慑(sh贻误(dài蛰伏(zhé)

d.咆哮(páo案牍(d亵玩(xiè)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融融泄泄络泽不绝刁奸猥鄙引吭高歌。

b.争妍斗燕奋袖出臂鲜为人知忍俊不禁。

c.庞然大物三眼一板黔驴技穷命运蹇劣。

d.左顾右盼蹑手蹑脚空空如也游哉游哉。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一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

c.美日韩等多国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2月16日始经济制裁朝鲜,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d.国外大面积爆发h7n9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盛夏时节的柳州是个收获的季节。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通过学习学校发的《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d.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垃圾乱丢。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5.选出作家、朝代、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唐——《陋室铭》

b.李贺——唐——《雁门太守行》

c.杜甫——唐——《渡荆门送别》

d.辛弃疾——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6.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阅读优秀作品, ①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 ②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③ 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①品味 ②体味 ③珍爱b.①品评 ②体验 ③珍惜。

c.①品评 ②体验 ③珍爱d.①品味 ②体味 ③珍惜。

7.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10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一词中,表现词人因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句是。

3)《次北固山下》诗中表现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文中写出了陋室的环境之雅的是。

5)《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是。

8、请找出下面这则应用文中两处不恰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修改意见:⑴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

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作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

”…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

……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选段出自名著作者该章回叙述的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叫做文段中,孙悟空、唐僧、妖精的主要性格特点分别是人妖不分。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赏析诗歌(5分)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地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全诗描绘了三幅画面,请简括。(3′)

首联: 颔联:

颈联: 11、本诗的尾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作简要赏析。(2′)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一寺临河干(靠近b.山门圮于河(倒塌)

c.阅十余岁(阅读d.但知其一(只)

1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3)石榴(9分)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七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2016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满分120,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 26分 1.下列各组中都有一个错误的拼音,请直接在横线上订正。4分 1 殷 y n 红选聘 p n 秩 ch 序揩 k i 去。2 祈 q 祷字帖 ti 挚 ch 痛亘 g n 古。3 别 bi 扭累赘 z...

七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一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 6题 18分 1 下面加着重号词语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菜畦 w 澎湃 p i 嫉 j 妒回环曲 q 折。b 吞噬 sh 斫 zhu 痕阴霾 m i 相得益彰 zh ng c 彷 p ng 徨磐 p n 石蓦 m 然叱...

七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一 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1.秩 zh 序挚 zh 痛丁卯 m o 孱 c n 头。2.以身作则屏障稠密保佑。4.1 欣赏 执拗 2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3 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这扇 窗 能不能开,值不值的开,怎样去开。6.3分 1 倒塌 2 埋没 3 咬,这里意为冲激。4 道理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