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过关一。
七年级上册(1—3单元)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痴想小憩糟蹋庸碌( )
绽放酝酿迸溅挑逗( )
黄晕xuān( )腾一shùn( )间 yùn( )含。
zhuó( 壮 zhù( 立笼zhào遗hàn( )
盘qi卧龙贪lán( )gū( 负diàn( )污。
sǒng( )立。
答案:chī qì tà yzhàn niàng bèng tiǎo yùn 喧瞬蕴茁伫罩憾虬婪辜玷耸。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忍俊不禁:
2)津津乐道:
3)德高望重:
4)津津有味:
5)小心翼翼:
6)肃然起敬:
7)唱和:答案:(1)忍不住笑。
2)很感兴趣地谈论。
3)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4)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5)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6)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7)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3.(2010四川乐山中考)对下面这个文段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运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紫花中的每一条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a.“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从空中垂下”改为“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仿佛在运动,在欢笑”改为“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c.“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改为“泛着点点银光,就像一幅灰白的长布”。
d.“紫花中的每一条最浅淡的部分”改为“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
答案:c “灰白的长布”是静态描写,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而“迸溅的水花”是动态描写,具有活力。
4.请根据有关课文填空。
1)《童趣》一文中既反映小孩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稚气天真的句子是。
2)《论语》中认为对不理解自己的人应这样处理论语》中认为每日应多次这样反省、检查自己。
3)“择善而从”这一成语出自《论语》中这一句。
4)自己所不想要(或不想干)的,不要强加于别人,用《论语》中的原句来表达就是。
5)《观沧海》中抒写作者伟大抱负的诗句是。
6)《钱塘湖春行》描写早春的诗句有。
7)《西江月》中直接写夜的句子是间接写夜的句子是表明丰收之喜的句子是。
8)《天净沙》中前九种景物是主旨句是。
9)春天像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答案:(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别枝惊鹊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9)健壮的青年。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顿·亨特。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我的信念》是玛丽·居里所写,她是波兰人,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d.《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文章借紫藤萝花的盛开,引出对生命的感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答案:a 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
二、语言运用。
6.自我介绍。
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许多陌生的同学将与你同窗三年。你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和老师认识你、了解你吧。那么,就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
参加班里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大家了解你。
答案:示例:在路边,有个蹲着的男孩,他的鼻子几乎凑到地下那团蠕动的、黑乎乎的东西上。
行人都疑惑地看着这个黑肤少年,都在想:这孩子在干什么?那是我,正在进行一项自认为伟大而有意义的“科研”:
观察蚂蚁大战呢!三点多钟,阳光照得我头上冒“辣油”。我可不在乎。
——你知道我的执著了吗?那就请记住我!
7.(2010南京中考)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1)—(3)题。
1)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长途直播**手机震憾上市。
某公用**亭应改为。
某手机专卖店应改为。
2)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
汇声汇色”炒外汇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
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
3)在社区阅览室里,大家被一组饶有趣味的漫画吸引住了:
请你依次简要说明这三幅画的内容。
这组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1)播拨憾撼。
2)绘声绘色。
看法:略(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
理由:略(本题不设标准答案,能与看法一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入胜等。
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
3)①图i画了一根别着一副旱烟袋的布腰带。图ii画了一根挂着一把钥匙的皮带。图ⅲ画了一根挂着一部手机的皮带。②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答案:早莺争树(莺争暖树) 草没马蹄。
9.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作任何解释。
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思而不学则殆。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答案:(1)通“悦”,愉快 (2)真诚、诚实 (3)有害 (4)凋谢。
1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1)学习了知识,然后经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2)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身上。(不求文字统一,只要大意相符即可。)
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练习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议 阅读专题训练 一 题型感受。各题的考点呈现,第1题 论点的把握,第2题内容的概括,第3题的词语的理解,第4题判断论证方法,第5题句子之间的关系,第6题理清论证结构,其中最能体现议 文体阅读特点的是 三题。二 知识要点梳理。1 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 论据 事实论据,道...
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练习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练习默写课文 或名句 1 感时花溅泪。2 采菊东篱下。3 谈笑有鸿儒。4 绿树村边合。5谁言天地宽。6天涯若比邻。7病树前头万木春。8直挂云帆济沧海。9铁马冰河入梦来。10各领 数百年。11似曾相识燕归来。12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 13 山重水复疑无路。14 ...
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练习
20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练习默写课文 或名句 1 感时花溅泪。2 采菊东篱下。3 谈笑有鸿儒。4 绿树村边合。5谁言天地宽。6天涯若比邻。7病树前头万木春。8直挂云帆济沧海。9铁马冰河入梦来。10各领 数百年。11似曾相识燕归来。12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 醉翁亭记 13 山重水复疑无路。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