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题

发布 2022-10-23 11:17:28 阅读 4372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6分)

1.(2018·广州)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o示氢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

2.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作冷却剂。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3.下列情景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4.一杯水由80℃降至20℃放出的热量为q1,它由30℃升高到70℃吸收的热量为q2,则( )

d.无法比较。

5.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6.(教材变式题)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7.(2018·潍坊)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8.(2018·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9.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c.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是液化现象。

d.塞子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10.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a.是晶体,熔点是0b.液态的比热容比固态的比热容小。

c.在4min时,没有出现液态 d.在2min至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

1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的比热容是50**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2.(多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

二、填空题(30分)

13.(2018·广东)常见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___构成;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力。

14.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越剧烈。

15.(2018·湖州)下面是两个有关热学方面的观点,请用实例说明它们是错误的。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16.一壶水在炉火上加热,水温升高,其内能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这是通过方式改变其内能的。2 kg的水温度升高10℃,水吸收的热量为j。

[c水=4.2×103j/(kg·℃)

17.(2018·达州)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 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 min时的内能;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___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三、简答题(6分)

18.(3分)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图甲),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图乙),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这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19.(3分)某市近年来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开发了湿地公园,修建人工湖,全力打造美丽的宜居城市,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修建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的主要原因。

四、实验**题(20分)

20.(12分)(2018·枣庄)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填序号)。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

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21. (8分)(素养题)保温瓶的保温效果与其盛水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他们从学校仓库借来10只保温瓶,经过保温性能测试,选取了保温性能相同的6只保温瓶进行实验。

实验时,他们在6只保温瓶中同时装入初温都为98℃的不同质量的热水,经过10

小时后测出每只保温瓶中水的温度为t。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2)在**同一问题时,小明采用如下方案:选用同一只保温瓶连续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保温瓶内装入温度相同、质量不同的热水,经过相同时间后,测出保温瓶中水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保温瓶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关系。请分析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何优点和不足,并说出理由。

3)物理实验室现有5只保温瓶,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比较它们的保温性能。

五、计算题(8分)

22.(8分)小丽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今晚要给妈妈泡脚,她需用温度为40℃的水,便把90℃的热水与10kg 20℃的水混合,设混合过程没有热量损失,需要90℃的热水多少千克?

参***。一、

二、13.原子扩散引。

14.汽化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5.(1)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升高。

16.增大热传递 8.4×104

17.小于 2

三、18.向上提起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19.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四、20.(1)停表加热时间。

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

第十三章内能。一 单选题。1 面对宇宙万物,人类一直在探索,下图是今年问世的第一张黑洞 下列关于小粒子与大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黑洞的特点是质量很大而体枳很小 b 地球尺度大于银河系。c 分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d 固体分子间没有空隙。2 下列关于温度 内能 热量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越低,含有...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英语第十三单元短语

unit 13section awrite to 给 写信。the bottom of the river河底。throw litter into the river往河里扔垃圾。clean up 把 打扫干净。land air noise water wastepollution土地 空气 噪音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16分 1.2013,四川内江 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a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c 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d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如图13 1所示,其中能说明分子间间隙变小的是 a b c d 图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