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 10

发布 2022-10-21 20:56:28 阅读 5428

第四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足月儿主要累及脑皮质、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则易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一、**。1. 缺氧原因:围生期窒息、反复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

2. 缺血因素:心脏停搏或严重的心动过缓、重度心力衰竭。

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临床根据病情的表现不同分为轻、中、重度。

三、辅助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bb)升高——脑组织受损。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活性升高——神经元受损。

3.脑电图:显示不同程度的脑损害。

4.头颅b超:可见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为生后2~5日。

四、**原则:支持**、控制惊厥和**脑水肿。

1.支持**:给氧、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低血糖等。

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肝功能不全者改用苯妥英钠,顽固性抽搐者加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

3.**脑水肿:控制入量,可用呋塞米(速尿)静脉推注,严重者可用20%甘露醇。

五、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中枢系统损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肌体需要量。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呼吸衰竭。

六、护理措施。

七、健康教育。

1.向家长介绍疾病的**、护理过程,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

2.指导家长掌握**训练的内容。

第五节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一、**。1. 缺血缺氧:早产儿多见。

毛细血管发育不成熟、脆弱,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窒息时,引起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2.外伤:以足月儿多见。

3.其他:高渗透压的液体输入过快、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过大、操作时对头部按压过重均可引起颅内出血。

二、临床表现。

1. 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左右出现。

2. 中枢神经兴奋症状:易激惹、烦躁不安、双目凝视、呕吐、脑性尖叫。可有全身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肌张力增高。

3. 中枢神经抑制症状: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律、呼吸暂停并出现青紫等。

4. 查体:前囟饱满、骨缝开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等。

5. 出血部位不同症状不同。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急性期为均匀血性和皱缩红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严重者出生24小时内脑脊液糖定量降低。

和b超:提供出血部位和范围。

四、**原则。

1.支持**:保持安静,尽可能减少搬动、刺激性操作。

2.止血。3.对症处理:止惊、降低颅内压。

五、护理问题。

1. 潜在的并发症:颅内压增高与颅内出血有关。

2. 低效性呼吸形态呼吸不规则与中枢神经压迫有关。

3. 营养失调:低于肌体需要量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有关。

六、护理措施。

1.保持安静。

病室安静,减少噪音。

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

2.体位: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3.喂养:少量多餐,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每4小时测t、p、r、bp并记录,观察患儿神志、瞳孔的变化。

七、健康教育。

第六节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1.胆红素生成较多。

胎儿期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

其他旁路胆红素。

2.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

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郁积。

4.肠肝循环特殊。

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

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

二、**。1. 感染性。

新生儿肝炎:以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

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2. 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abo系统和rh系统血型不合最为常见。

胆道闭锁。胎粪延迟排出。

母乳性黄疸:发生率0.5%~2%

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等。

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3、k4、樟脑丸等。

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

二、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日全身**发黄, 5~7日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消退,患儿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

2.病理性黄疸。

出现早: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

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或每日上升大于5mg/dl(85μmol/l)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退而复现。

3. 胆红素脑病。

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可穿透脑脊液屏障,使大脑神经核黄染、变性坏死,以大脑基底核、下丘脑和第四脑室底部最明显。

临床表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三、辅助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μmol/l(12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34μmol/l(2mg/dl)

2. 鉴别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及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四、**要点。

五、护理问题。

1. 潜在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过高有关。

2. 潜在的并发症:发热、腹泻、皮疹等与光照**有关。

六、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

观察生命体征、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

观察排泄情况: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

2.尽早开始喂养,促进胎便排出。少量多次。

3.光照**按光照**护理。

箱温30℃ ~32℃,湿度55%~65%

保护患儿眼部和会**。

注意观察一般情况、体温、疗效和***等,每2小时测量体温、箱温1次。

七、健康教育。

第七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一、**。与寒冷、早产、低体重、感染和窒息有关。

二、临床表现。

1.生后1周内新生儿和早产儿多见。

2.体温低下:体温常低于35℃,重者患儿低于30℃。食欲不振或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音低钝,心率减慢。

3. **硬肿:**发凉,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如硬橡皮。

硬肿顺序: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硬肿分度:根据硬肿范围。

三、辅助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及动脉血气等。

四、**原则。

1.复温。2.支持**。

3.合理用药。

4.对症处理。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1.复温:——**护理的关键措施,复温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复温。

肛温》30℃,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患儿,可放入30℃暖箱中,根据体温恢复的情况逐渐调整到30~34℃的范围内,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肛温<30℃,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并逐步提高暖箱的温度,每小时升高1℃,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2.合理喂养:保证足够热卡供给。

3.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完整性。

4.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体温,每2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6小时后改为4小时1次。

监测心率、呼吸及硬肿范围,记录出入量。

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

第八节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一、**。断脐时或生后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二、临床表现。

1。轻者脐轮与脐部周围**轻度发红,可有少量浆液。

2. 重者脐部及脐周**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多并带有臭味,同时表现发热、**少等。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重症者白细胞增高。

2.脐部分泌物培养阳性。

四、**原则:清除局部感染灶、选用适宜抗生素、对症**。

五、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败血症与脐部感染有关。

2.**完整性受损的危险脐部损伤有关。

六、护理措施。

第九节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应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而不考虑出生体重、胎龄和日龄。

新生儿低血糖分为暂时性、持久性两类。

一、**。1、 暂时性低血糖:低血糖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新生儿期。

葡萄糖储存不足:主要见于早产儿、窒息缺氧败血症即使小于胎龄儿、先天性心脏。

葡萄糖利用增加:多见糖尿病母儿、rh溶血病。

2、 持续性低血糖:指低血糖持续到婴儿或儿童期。常见胰岛细胞瘤、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遗传代谢病等。

二、临床表现。

大多数低血糖者无临床症状。

遇见医院少数可出现如喂养心脏困难淡漠嗜睡青紫哭声异常颤抖震颤易激惹肌张力减低,甚至惊厥呼吸暂停等非特异性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原则。

无症状低血糖者,可口服葡萄糖。

有症状低血糖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

五、护理问题。

1. 潜在并发症惊厥与血清血糖降低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有关。

六、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定期监测患儿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2. 补充葡萄糖。

进食。口服葡萄糖。

静脉滴注葡萄糖。

第十节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

一、**。妊娠晚期母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分娩时脐血总钙和游离钙均高于母血水平,使胎儿和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出生后,母体供钙停止、外源性供钙不足,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骨质钙不能入血,导致低钙血症。

二、临床表现。

多在生后5~10天出现。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烦躁不安、肌肉抽动及震颤,可见惊跳、手足搐搦。

三、辅助检查:血清总钙<1.8mmol/l(7mg/dl)或血清游离钙<0.9mmol/l(3.5mg/dl)

四、**原则:补充钙剂及抗惊厥**。

五、护理问题。

有窒息的危险:与血清钙降低、喉痉挛有关。

六、护理措施。

1. 补充钙剂。

1)静脉补钙:静脉缓慢注射或滴注10%葡萄糖酸钙。

速度1ml/分。

心率低于80次/分,应暂停注射。

选择粗直、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静脉。

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25%~50%硫酸镁湿纱布局部湿敷,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2)口服补钙:氯化钙溶液,稀释后服用,较小婴儿一般不宜超过1周。

2. 提倡母乳喂养或母乳化奶粉喂养,保持适宜的钙磷比例。

儿科护理学

1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表示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 组织 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质方面的变化。2婴儿期 指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3等渗性脱水 指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清钠少于130 150mmo l,出现一般脱水症状。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即新生儿肺透明...

儿科护理学

期末考试。儿科。1.关于新生儿期的划分,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出生 生后满1周 b.出生 生后满2周 c.出生 生后满3周。d.出生 生后满4周 e.出生 生后满3个月。2.以下符合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的是 a.由高级到低级 b.各系统器官发育快慢均衡 c.先慢后快 d.由简单到复杂 e.生长发育速度...

儿科护理学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个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又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二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第一周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除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 9 约在生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