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一、**。1.长期摄入不足。
喂养不当——主要原因。
不良饮食习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
2.消化吸收障碍。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
4.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二、临床表现。
1.体重不增——最早出现的症状。
体重不增→体重下降→身高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皮下脂肪消失→呕吐、水肿、贫血。
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
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感染等。
营养不良分度。
三、辅助检查。
1.最突出的表现:血清蛋白浓度降低。
2.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下降。
3.多种血清酶活性、血糖、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四、**原则。
1.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
2.祛除**。
3.控制继发感染。
4.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功能。
5.**并发症。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一)饮食管理: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补充。
1.轻度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每日供给热量250~330kj/kg(60~80kcl/kg)开始。
2.中、重度患儿:供给热量从每日165~230kj/kg(45~55kc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
3.选择食物的原则。
符合营养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铁剂。
二)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1.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口服。
2.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
3.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物质。
三)预防感染。
四)观察病情。
1.观察有无低血糖: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
2.进食情况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
3.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
五)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1.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
2.鼓励父母陪伴。
3.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
七、健康教育。
1.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
2.指导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具体方法。
3.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4.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5.预防感染,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第九节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作用。促进钙、磷吸收。
促进成骨。促进肾小管的钙、磷重吸收。
一、**。二、临床表现。
一)初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
安、夜间啼哭,出现枕秃。
二)激期:骨骼改变、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
头部。~6个月:颅骨软化。
~8个月:方颅或鞍形颅。
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
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
肋骨串珠,以第7~1肋最明显。
郝氏沟。胸骨突出或凹陷。
四肢。手镯或脚镯。
o”形腿或“x”形腿。
久坐者可见脊柱后凸或侧弯。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重症患儿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常伴发感染。
三)恢复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四)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骺畸形。
三、辅助检查。
四、**原则: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
1.口服维生素d:主要**方法。剂量为每日2000~4000iu,4周后改预防量,每日400iu
2.注射法:对于有并发症的佝偻病以及无法口服者,一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0万~30万iu,个月后口服预防量,**一个月后复查效果。
3.严重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术矫治。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1.户外活动。
生后2~3周后即可开始。
冬季也要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
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2.补充维生素d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注意维生素d过量的中毒表现。
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
避免早坐、站、行;避免久坐、久站,以防发生骨骼畸形。
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4.加强体格锻炼。
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
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5.预防感染: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互感染。
七、健康教育。
1.给孕妇及患儿父母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和晒太阳。
2.宣传母乳喂养,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3.指导户外活动、日光浴。
4.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
第十节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
一、**。血清钙离子降低是引起惊厥、喉痉挛、手足抽搐的直接原因。
当血钙低于1.75~1.88mmo或血清钙离子浓度在1mm时,即可诱发。
二、临床表现:典型的表现为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发作,并有不同程度的激期佝偻病的表现。
1.惊厥:多见于婴儿,表现为突然发生两眼上翻,面肌抽动,四肢抽动,神志不清。发作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时间持续久者可有发绀。
2.手足抽搐:多见于较大的婴儿、幼儿和年长儿童。表现为突然发生手足肌肉痉挛成弓状,手腕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内收贴紧掌心,踝关节僵直,足趾弯曲向下,发作停止后活动自如。
3.喉痉挛: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表现为喉部肌肉、声门突发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严重者可发生窒息而死亡。
4.特殊性的体征。
三、辅助检查。
血钙低于血磷正常或偏高。
四、**原则。
1.急救处理。
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控制惊厥与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肌肉或静脉注射。
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进行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钙剂**:常用10%葡萄糖酸钙5~1以10%葡萄糖液稀释1~3倍后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或滴注,惊厥反**作时可6小时重复一次,直至惊厥控制后改为口服钙剂。
3.维生素d**:症状控制后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
五、护理问题。
六、护理措施。
1.控制惊厥、喉痉挛。
遵医嘱立即使用镇静剂、钙剂。
静脉注射钙剂时需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或滴注,以免因血钙骤升,发生呕吐甚至心脏停搏;避免药液外渗,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2.防止窒息。
密切观察惊厥、喉痉挛的发作情况,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
一旦出现应及时吸氧,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窒息。
对已出牙的小儿,应在上、下门齿间放置牙垫,避免舌被咬伤。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定期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
七、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合理安排儿童日常生活,坚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
2.补充维生素d,适量补充钙,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及**佝偻病。
3.教会家长惊厥、喉痉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
例题与解析。
1.营养不良的小儿皮下脂肪消减是有一定的顺序,最先消减的部位是。
a.腹部。b.臀部。
c.四肢。d.躯干。
e.面部。答案:a
2.小儿,男,5个月。因惊厥持续4分钟来院就诊。
患儿人工喂养,未加辅食,1周来易哭闹,睡眠不稳,无发热、咳嗽,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7.
9℃,面肌颤动,面色发绀,四肢抖动,前囟平软,2cm×2cm,枕部有乒乓球感。该小儿惊厥的原因首先应考虑。
a.化脓性脑膜炎。
b.中毒性脑病。
c.癫痫发作。
d.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e.高热惊厥。
答案:d
儿科护理学
1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是表示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 组织 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质方面的变化。2婴儿期 指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3等渗性脱水 指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清钠少于130 150mmo l,出现一般脱水症状。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即新生儿肺透明...
儿科护理学
期末考试。儿科。1.关于新生儿期的划分,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出生 生后满1周 b.出生 生后满2周 c.出生 生后满3周。d.出生 生后满4周 e.出生 生后满3个月。2.以下符合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的是 a.由高级到低级 b.各系统器官发育快慢均衡 c.先慢后快 d.由简单到复杂 e.生长发育速度...
儿科护理学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个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又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二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第一周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除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 9 约在生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