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1 5论述

发布 2022-10-18 04:41:28 阅读 6226

人格心理学1—5章论述。

1、论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

人格心理学及要发展或提出人格理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本性是什么?(2)实践意义:

人格心理学家要运用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于某个实践领域,解决该领域中的具体实践问题。

2、论述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答:1、临床研究,也称为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取向有代表人物沙克、弗洛伊德、莫里、罗杰斯、凯利等人。

2、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有高尔顿、皮尔森、卡特尔、艾森克等人。3、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方法要严格控制条件,系统的操作某个或多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人格的实验研究源于冯特、艾宾浩斯与巴甫洛夫。主要代表人物有冯特、艾宾浩斯、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人。

3、论述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答:尽管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独创的,前无古人。但实际上在弗洛伊德之前,有许多先见之明的思想家讨论过无意识、本能、快乐、一级精神病成因等问题。

他们的观点无疑为精神分析的产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

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生物学对弗洛伊德理论有重要的影响;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思想的**是多方面的,有哲学思想上的渊源,也有自然科学与医学上的**。弗洛伊德的天才之处就是他能从不同的思想**与不同的领域中吸取养料,吸收当时人文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最先进的成果,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4、论述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一)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然后,精神分析者根据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都认为找到了病根为止。

二)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本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为了揭示潜意识的愿望,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

显梦是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梦的制作是从隐梦到显梦的伪装的过程,他称之为梦的工作,梦的解析就是讲显梦翻译为梦的隐意,或做梦者的无意识观念与欲望,实际上就是梦的制作的反过程。

三)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对正常人的小过失进行分析,同样可以揭示潜意识愿望。这些小过失主要有:口误、笔误、遗忘、遗失、误置与误取、误读与误听、多种错误的混合等。

四)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实质上是以一种社会赞许的方式发泄本我欲望和冲动。

5、论述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异同。

答:古典精神分析主要是指弗洛伊德的理论,而新精神分析主要是指从正统精神分析学派分化出来的种种新理论,包括荣格、阿德勒、霍尼等人的理论,它们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况:(1)、关于人格结构:

新精神分析学派把自我看成是人格更为独立的部分,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虽然弗洛伊德也重视自我,但只是强调自我是辅助本我的机能,本我才是中心;(2)、关于人格的发展:新精神分析学派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是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3)、对人性的态度: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一般是倾向于性恶论,他把人性归结为自私的、**的;而新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的自尊对自尊心的启发,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理性的,是一种性善论的观点;(4)、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

弗洛伊德对儿童早期经验的研究虽然很重视,但主要是以他的病人对童年经验的回忆为依据,并且他的研究是同生物决定论的观点和方法相联系的,而新精神分析学派大都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以直接研究童年时期的发展过程,主要通过从早期经验产生的心理结构来说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5)、关于研究方法:弗洛伊德只重视患者的自由报告和过去经验的回忆,新精神分析学者日益重视把这种传统的分析方法与实验心理学相联系,增加了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总之,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出现,使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从潜意识和性本能的“磐石”上开始松动,但他们的基本思想、观点没有什么根本的、本质的区别。

6、自我心理学是如何形成的?

7、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是本我和超我的压迫的产物,他把自我看成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人的意识活动,是可以加以控制的。他对自我赋予了积极的特征,比如信任、希望、独立、自主、创造等;埃里克森还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同一性混乱”。

人格发展渐成说:口腔—感觉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肌肉—**阶段: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运动—性器阶段:主动对内疚;潜伏阶段:勤奋对自备;青春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成年后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

8、论述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理论。

答:卡丁纳认为早期经验对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起关键作用,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了文化因素特别是社会初级制度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进行了突破性的修正。

9、试述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答: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

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称为内控者。对另外一些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称为外控者。

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而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面对失败与困难,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他们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显然这种态度与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

个体对自己的控制点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对控制点的不同认知会影响个体的情绪、期望、动机和行为,从而对其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产生间接的影响。

10、试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在2024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

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

人格心理学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 特质 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个性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个性的基本单位。2 中心特质 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 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3 首要特质 它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个性结构的主要成分。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4 次要特质 个...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1.如何让理解人格的概念?其基本特性是什么?一是只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 外壳 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

人格心理学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格心理学 课程重考复习大纲。一 单项选择题。1 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研究人的攻击性,这属于 的观点。a.认知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 c.人本主义流派 d.特质流派 2.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个性 b.人格 c.气质 d.性格。3.对来自理论的 有逻辑联系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