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2.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
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7~11岁)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1一15岁)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为青年初期;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到死亡)。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模拟试题及答案。
1.简述加涅按学习水平的分类和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2023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化一反应。
2)刺激一反应学习(s—r的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景一反应一强化。即先有情景,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
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
2)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这种分类是对学习层次分类的一种简缩,它集中于学习的更高水平,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尤其符合学校学习的性质。加涅认为,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确定到达目标所需要的条件。
因此,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从而为达到教学目标铺平道路。
2.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创立了著名的尝试一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研究,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考/试/大学习的作用就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
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
3)学习的基本规律主要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3.请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削弱。
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
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4.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指出,考/试大/学习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即对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适合新任务,目的在于学得更多的知识。
3)提倡使用“发现法”。布鲁纳主张学习者要有发现的态度和方法,即用“发现学习”,提倡“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通过分析、运算和操作等过程,最后自行发现原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发现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其主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建构主义重视个体已有经验对学习的作用,提倡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6.阐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殊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人类的认识是从实践开始,而学生的学习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从总体上来说,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
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能把学校学习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
2)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师既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掌握前人经验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过程。
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与人类学习一样,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他们的学习又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
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如果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可能使学生的学***化;或是只注意灌输,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的学习者。这些做法都有碍于学生的学习。
7.阐述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不是人为的。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我们称前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称后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同步练习 心理学
明光教育知识管理。第二章同步练习 心理学 一 名词解释。1 意识2 无意识3 注意4 生物节律5 日节律6 不随意注意7 随意注意8 随意后注意9 梦10 催眠。11 心理促动药物12 催眠诱导13 失律性失眠。二 单项选择题。1 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 知觉 思维 记忆等心...
教育心理学练习
第一章做合格教师。第一部分主要理论知识。一 单选题。1 林崇德等人的研究表明,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的是教师的。a 本体性知识 b 实践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专业素质 2 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a 本体性知识 b 实践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教育心理学练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练习一 单选题 1,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 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 a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d.测验法。2,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d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