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纲要I心理学基础

发布 2022-10-15 07:25:28 阅读 6620

心理学纲要i心理学基础。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

2023年全国教育硕士招生统一考试复习纲要。

心理学。2023年10月。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古老而年轻:

亚里斯多德《论灵魂》是最早的一部最早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2023年冯特(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作为独立的科学的开端。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3、科学性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认识世界的科学,认识、**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们认识到人的言语、行动受人的心理活动支配,所以社会各领域对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越来越重视。

二、人的心理现象。

1、心理现象研究的两个方面: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2、心理(活动)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人的大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关系的过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4)注意:人在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即为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

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只有对一个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有一定的情感,随着认识的深化,情感也会随着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它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和效率,也可降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对认识过程起阻作用。

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人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才有可能在意志活动时正确地确定自己的目的,选择实现目的的途径、方式、方法等等。此外,在执行意志决定的过程中,通常要通过认识活动预见活动的进程,注意情况的变化。

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意志使人的认识过程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

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第一,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影响。积极愉快的情感可提高人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消极不愉快的情感会降低人活动积极性,削弱人的斗志,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

第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情感,不畏困难,逆境中干出一番事业,意志薄弱,就会被消极的情感所左右,最终将一事无成。

3、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人所共同具有的,但这些过程具体表现在各个人身上却存在差异。这些个体差异的表现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个体身上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

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3)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4、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旦形成又会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一、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是探索心理规律。

2、规律是若干事物变化之间的确定关系。

3、心理学研究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心理因素变化与心理变化的确定关系。

二、人的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真正用科学方法鉴定出脑是心理器官是在2023年,法国医生通过对失语症患者的尸体解剖,发现了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三、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1)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与唯心主义作斗争。

2)对邻近学科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3)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1)根据心理活动规律,影响人的心理。

2)能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

3)让心理因素发生最佳的影响。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1)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观察的。有目共睹,有耳共听;可以得到共证的。(2)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测量的。即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2、发展性原则。

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人的心理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遵循发展性原则,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阐述人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要阐明刚刚产生、处于形成状态的新的心理品质,这对研究学生个性特别重要,展示了发展的前景,预示着可能出现的心理特点。

3、系统性原则。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不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

4、教育性原则。

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选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尤其不要对儿童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行变化,作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规则:(1)计划 (2)系统 (3) 随时记录 (4)自然状态观察。

优点:自然,尤其是对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

不足:被动,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出现,只能解释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

2、实验法。

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考虑三个变量:一是自变量,刺激情景和实验情景;二是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或变化结果;三是无关变量,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要加以控制。

分类: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因素可控,往往离实际情况较远。

自然实验法,日常生活中控制或改变某些因素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自然状态,但实验情景不易控制,易受无关变量影响。

3、测验法。

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

优点:(1)标准化测验编制严谨,效果可靠(2)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方便(3)有常模可供参照(4)简便易行。

缺点:(1)间接测验,即根据行为推断心理,如果行为样本未选准,难以推断心理 (2)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3)对施测者的要求较高(4)测验成绩只表明结果,不表明过程。

4、调查法。

同是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可用调查法。

特点:(1)间接收集资料(2)自然进程中进行,不能反映现象和行为的因果关系(3)操作基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4)调查范围广,收集信息速度快(5)效果依赖于回答者的合作。

调查方式:(1)谈话法(访谈法):要创设宽松、坦诚、信任的良好氛围;调查者事先应有充分准备。只能限于少数人,如果人多费时,对研究者的言行要求高,不能只凭谈话就下结论。

(2)问卷:间接研究。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的资料。

当**率低时,影响准确性,不如实回答,影响可信度。就科学的研究方法而言,问卷不是一种很严密的方法,但作为对问题的初步了解,为研究提供线索方面有价值,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3)活动产品分析: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活动产品与心理特点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

5、个案分析法。

对单个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

优点:(1)便于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2)结合其他方法,可以考察人的行为发展过程。

缺点:(1)缺乏代表性(2)特殊性缺乏可对比的个体和小组,要找参照标准(3)非控制性观察,所提供的材料是粗略的。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19世纪70年代,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冯特,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感情三个基本元素。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三个元素构成的。首创实验内省法。

铁钦纳命名为“构造心理学”。纯内省、纯科学的分析脱离了实际。

2、机能主义心理学。

19世纪末,美国詹姆士,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卡尔。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不象构造主义认为的意识是心理的构成成分。推动了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美国重视心理学在教育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

2023年,创始人美国华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s-r。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其中加入认知、期望、目的等中间变量。

斯金纳反对内因论,拒绝中间变量,认为强化和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效果。赫尔从方法着手,抛弃“观察-归纳”,采用“假设-演绎”法。

主张客观研究方法,使心理学研究更加自然科学化,严谨了。但它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机械分析行为,从而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基础心理学 意识心理学

名词 官能心理学 faculty psychology 解释 冯特在创建心理学的前后,曾就心理问题提出过两种不同的体系。第一种体系是冯特在海德堡大学期间提出的,在这一体系中,他把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他的构想是,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为此,他仿效穆勒的观点,认为心理能...

基础心理学 机械心理学

名词 机械心理学 mechanical psychology 解释 在心理学史上,无意识的概念是与s.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g.莱布尼茨阐释过 次要知觉 指的就是无意识 j.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无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

心理学书籍《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内容 涵盖大学心理学论述的基本原理,共分四篇。第一篇论述心理学的性质以及生理基础 学习 记忆 感觉与知觉 意识 情绪 动机等基本心理历程。第二篇是关于个别差异的课题,内容有语言和思维 成长与发展 智力 人格 心理测量方法等。第三篇讲述行为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认知和社会互动。第四篇是与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