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出行的学问

发布 2022-10-12 04:11:28 阅读 5026

主题一学看平面图(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运用平面**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在认识平面图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对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

3、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教学重难点: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确定方向及图例。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种平面图。

2、教师准备一张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1.猜谜语(谜底为地图)

2.教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二、学生交流。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找到的。三、初识平面图1.你问我答。

师:关于平面图,你想了解什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1)怎样看图例。

2)怎样在平面图上确定方向。四、再识平面图。

1.教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学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平面图。

图例确定方向。

第二课时学看平面图教学目标:

1、在运用平面**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会看平面图,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能在平面图中快速找到某一地点的位置。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注明平面图名称的卡片。2、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教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如果老师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学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3、小结: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平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2.学生分小组设计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四、比一比。

师:哪位同学能从图中快速找到老师指定的地点?

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学看平面图。

观察:指向标图例颜色寻找:出发地目的地。

第三课时学画平面图。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参与绘制平面图的活动中,体验到同学之间协作配合的快乐。2、通过室外活动,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会画简单的平面图,能用简单的图形表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教学重难点:在平面图上用简单的图形表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盒彩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明确任务:画学校平面图。

二、室外小组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观察、商讨、确定小组画图的方案。教师跟踪指导。

三、交流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四、学生分组绘制平面图。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课堂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板书设计:

学画平面图。

确定固定点辨认方向。

找准相对位置做好记录确定图例画图。

主题二校外探路(3课时)

第一课时校外探路。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际探路活动,提高学生明确分工,合作学习的能力。3、能正确辩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有秩序的开展校外探路活动。

教学重难点:在校外探路活动中学会正确寻找标志物。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学校周围标志性建筑或景观的**、**。2.学生准备彩笔。教学过程:一、我来考考你。

1.老师出示收集的学校附近建筑物的**、**,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地方。2.学生相互考考对方。二、“探路特别小队”在行动1.激趣,引出“探路特别小队”

2.小组讨论,确定“探路特别小队”行动的方向及任务。(1)明确以学校为中心,向某一方向探路。(2)记住途中有标志性的建筑物。(3)明确组员分工,注意安全。

3.全班交流,完善小组方案,教师相应指导或提出建议。4.“探路特别小队”出发。

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进行实践活动,带上纸和笔。三、收集活动记录单。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学画路线图。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学画路线图的活动中,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3、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图。

教学重难点:正确寻找标志物,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图。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

各小组整理“探路特别小队”活动资料。二、交流、汇报。

1.各小组汇报“探路”过程,并展示活动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记录资料或其他相关资料。

2.小组自评、互评“探路”行动。三、学画“路线图”

1.学生阅读书中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2.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解答“读路线图”过程中遇到的疑问。3.试一试、画一画自己“探路”的路线图。

4.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并讨论路线图的作用和画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科书上。四、谈收获。

学生说说参加这次校外探路活动的感想或收获。五、课外延伸。

学生尝试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路。板书设计:

学画路线图。

标明方向找标志物设计图例。

第三课时看图寻路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看图寻路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喜悦之情。

2、通过到生活中看图寻路,提高学生独立外出的生活自理能力。

3、能根据别人提供的路线图,找到现实地点。教学重难点:根据路线图,快速准确找到现实地点。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学生比较熟悉的几张路线图。2、学生准备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路线图”大展评。

1、学生先在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画的路线图。2、每组抽取几张,全班展示。

3、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评一评:依据上节课总结的路线图的画法评一评。

4.改一改:提出修改意见,或者上台改一改。

三、“探路小队”在行动——看图寻路。

1.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抽取一张路线图,并与图的“小作者”交流意见。2.“探路小队”制订看图寻路方案。

3.“探路小队”看图寻路活动出发(各小组带着路线图从学校出发)。三、“看图寻路”活动汇报。

1.各小队汇报自己实地探路与路线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路线图的“小作者”根据意见修正图。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略)

主题三寻路和行路(2课时)

第一课时寻路和行路教学目标:

1、了解乘车、问路时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文明乘车的良好行为习惯。2、掌握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

3、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看“交通图”、“站牌图”,选择简单合理的出行路线及乘**通工具。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本地交通图。

2、教师准备一张放大的局部交通图;某一路公交车的站牌图。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模拟活动:咱们一起去旅行1、说一说:外出旅行知多少。

1)设置出**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

2)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3)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4)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

(5)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2、演一演:我们一起去旅行。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表演出来。各小组可侧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安全、乘车文明、问路等。(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大家评一评。

(3)归纳和总结。

三、实践活动:尝试制定一份出行计划。

1)出行计划内容;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地旅游。(2)学生尝试制定计划。(3)全班交流。四、谈收获,课堂小结。五、布置任务:

1、根据教材的调查表让学生到学校或家庭附近找一找、看一看,了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车(船)可以到达什么地方等,并填写在表上。2.找一找**或画一画本地人们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板书设计:寻路和行路交通图站牌。

安全文明礼貌。

第二课时寻路和行路。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乘车、问路时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安全、文明乘车的良好行为习惯。

2、通过了解本地交通现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提高学生的判断力。

3、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部分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及乘坐的交通工具。教学准备:

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说一说:本地交通知多少。

1、说一说自己家附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能到达哪些地方呢?起点与终点是**?

2、介绍、讲述自己乘某路公共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经历(单独一人的经历更好)。

三、交流与展示。

1.交通调查表记载的情况2.介绍与展示记录表。

3.课件介绍其他地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

四、画一画或演一演你常用的交通工具。

备注:演一演可以自己与小伙伴创设情景,也可以动作模拟)。五、争当“小小交通工具设计师”

二十年后,交通方式会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大胆想像,自己设计未来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说明)。1.学生设计。2.展示作品。

3.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六、延伸活动。

当一回小记者,调查、采访一下,这几年,你的家乡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鲜事呢?板书设计(略)

主题四马路不是游戏场(2课时)

第一课时马路不是游戏场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2、通过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归纳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掌握一定的交通法规,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遵守。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亲历调查活动,切实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孩子出门时,父母叮嘱场景”的录象;拍摄本地城市交通秩序录像。

2、文字**——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险。3、收集有关交通事故事例(故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孩子上学或单独出门时,家人反复叮嘱“路上要小心”的录像),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二、师生讲述收集的交通事故故事。1、教师讲述交通事故故事。

提问:这样的故事,你听过或见过吗?2、学生讲述自己看到或听过的交通事故故事。3、教师小结。三、大家来讨论。

1、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能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发生交通事故的多方面原因。四、走近触目惊心的数字和**。

1、教师出示本地有关交通事故的**和统计数字。2、学生谈观后感。

3、把你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意见,用你喜欢的形式(做安全警示卡、画安全警示漫画等)表达出来,然后在班上交流。五、拓展延伸:设计“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请学生结合前面所见、所感,开动脑筋设计有创意、有意义的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此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后,可以找小伙伴或家人合作。板书设计:

马路不是游戏场。

血的教训遵守交通法规。

第二课时马路不是游戏场。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懂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保护生命安全的前提,更是一个文明小市民的责任。

2、通过编写公益广告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为社会服务的主人公意识。

3、能准确识别交通标志,并理解其含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正确识别交通标志及设施,并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教学准备:

1、教师拍摄学校周围交通秩序的录像;课件。

2、学生收集交通标志和设施的**。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玩“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让学生体会要遵守交通规则)二、交通安全知识“小小擂台赛”

出示交通标志和设施的**,分组抢答。三、走近交通秩序情况实录。

1、学生介绍展示生活周围存在交通隐患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的记录表。2、老师放拍摄的交通秩序情景。3、学生谈感想。

四、展示“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并评出最佳创意的公益广告,最有意义的公益广告。

五、“红领巾”安全特别小队在行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红领巾”交通安全宣传行动。

2、交流、汇报。

3、各小组开始按商量的方式准备。

例如可以办一期交通安全小报张贴到社区;发传单,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小常识;表演节目《交通安全十不准》;)此活动可延伸一个月,让学生按活动计划去实践,活动完毕,进行总结、表彰优秀小组。六、瞭望台——汽车的眼睛[课件展示汽车的几种灯及含义。七、谈收获,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马路不是游戏场(张贴交通标志和设施**)遵守交通规则保证生命安全。

《出行的学问》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出行的学问。教学目标 1.能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学会问路。2.知道乘车时要注意安全,讲文明。3.知道问路的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看站牌,学会问路。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2.教师准备简易站牌 交通图发给每个组。3录制一个公共汽车自动报站语音。教学过程 一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教案苏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学问和智慧 教材分析。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把 学问 比作 滋养人生的原料 铁 突出 学问 的基础性,主体性 把 智慧 比作 陶冶原料的熔炉 炼钢的电火 突出 智慧 的外显性,应变性。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 突出形成 学问 的方式是积累 智慧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教学反思苏教版

学问和智慧。今天,准备上 学问和智慧 第一课时,预期完成的教学任务是 学生能理清学问与智慧的内涵及两者关系 课前预设了三个教学环节 由学过的 论美 一文内容导入新课 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 学问 和 智慧 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厘清 学问与智慧 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上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