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及本质,从国家信息化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终身学习角度出发,提出了信息化人才的层次, 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论述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国家信息化信息化人才。
一、教育信息化的要素与本质教育信息化这个词在西方很少用到,是一个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概念。关于教育信息化是什么,有多种解释,现在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把信息化当作一个过程看待,大家是基本认同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信息化看作是人们追求或者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利用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从表现形态上看有两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不只是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乃至所有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国把国家信息化当作最主要的建设内容之一,并把国家信息化定义为: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 工业 、 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为:
信息资源,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而对于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行业的信息化也不例外,图1说明了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信息化人才与信息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大面积培养的信息化人才的主要途径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保障,相应地,信息化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以往是不同的,它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创新精神以及道德情感都有更高的要求。何克抗教授指出: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材应当是,具有全面而坚实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础),能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结构,能与人合作共事,富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并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
为了能够适应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信息社会的人材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信息社会的四大文化基础是读、写、算和信息,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21世纪新型人材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早在2023年,美国就提出了第一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中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目标规定了“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师、学校、社区以及家中使用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师都将有效的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业标准;所有的学生都要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等几项目标。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信息化人才这个要素有两层含义,第一,教育信息化要有为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做贡献的专门人才。第二,教育系统担负着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任务,信息化人才的含义更深入一些。
关于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层面:
第一,普及型的信息化人才。广义的说,每一个人生活在信息时代 ,他必须掌握的基本信息技术的技能。狭义的说,各行业的信息化均需要批量的信息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第二,关于专业性的信息化人才,包括高级软件人才、网络工程师、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等。
第三,各单位或系统的高级信息主管,或叫首席信息官(cio),而且这些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性人才。
普及型的信息化人才,一般应有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这既是普通大众的需要,又是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有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培养的问题,这就是信息技术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2、信息技术教育的特征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作为一门课程,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基础性:它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是与其他传统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外语等一样的文化基础教育。
2) 高投入与高技术性: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建立专用的联网计算机房、多**教室,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环境,并需要具有专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技术管理人员。
3) 高速发展性: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硬件设备、软件环境、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等都需要不断更新。
4) 工具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上机、上网等实践活动,并注意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5) 综合性、渗透性与变革性:信息技术综合了人类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政治 、 经济 、文化、 科技 、教育、生活等领域,促进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新的网络与多**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决定了它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 方法 、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三、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我国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早在2023年就在北京的几所大学的附属中学进行试点工作,应该说开始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徘徊的时间较长,发展不够均衡。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共出现了三次浪潮,对应三个阶段,也对应三个不同的热点发展领域: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
第一次浪潮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重点是计算机学科教学,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一开始主要是程序设计,后来逐步增加了应用软件的操作与使用。目前,课程的名字也由计算机课改成内涵更为宽泛、更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技术课程”。
第二次浪潮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重点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管理,主要是开发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教学管理软件,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将计算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第三次浪潮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重点是网络化教育。建设多**电子教室、校园网,天网地网相结合,实施校校通工程;对学生开设网络课程;建网上教育资源库; 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试验远程教学模式;尽管目前仍处于积极探索实验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
在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又决定从2023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2023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用5—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网络联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教育论
信息技术教育论 读书心得。华燕学校张振蓉。上学期我研读了由厦门大学出版 李豫颖教授编写 信息技术教学论 感到收获颇多。当下随着信息技术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呈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性,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内容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怎么学?怎么教?如何培养学生的信...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与信息技术教师
1 信息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内化成信息素养?答 信息素养的内涵可以概要地描述为 信息的获取 加工 管理 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 方法 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流畅地发表观点 交流思想 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
信息技术教育
1 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a.主机 键盘和显示器。b.计算机及外部设备。c.系统硬件和软件。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 在多种应用程序中可以使用快捷键代替菜单命令,快捷键 是剪切命令。a.ctrl x b.ctrl c c.ctrl z d.ctrl v 3 windows中记事本文件的扩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