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指导教师给定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利用excel、acce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各人自定,但需要包括家庭特征、个人特征以及居民出行特征三大部分,有关成果采用transcad或者excel做图。
1.1家庭特征。
包括人口、收入、交通工具拥有情况等。
1.1.1家庭人口特征。
图1为家庭表筛选汇总为表一后绘制而成,可分析得家庭人口为3人即三口之家占调查数据比例最大约为50%,其次为5人和4人的家庭。分析知5口之家,家中有小于六岁的成员的调查样本占总体33.9%。
由此可知部分5口之家的组成是由于要照顾孩子,这与社会常理相符合。
表1 家庭人口特征。
图1 家庭人口特征。
1.1.2人均月收入特征。
图2为家庭表筛选汇总后绘制而成,人均月收入等于家庭月总收入除家庭总成员数。由图可知人均月收入为501——1000的所占比例最大为51%。低收入人群(人均月收入<2000)的占大多数。
因此出行选择交通工具时费用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图2 人均月收入特征。
1.1.3交通工具拥有特征。
图3为家庭表筛选汇总后绘制而成。常住居民每百户小汽车拥有量为12.4辆,摩托车拥有量为48.
4辆,自行车拥有量64.9辆。 常住居民每千人小汽车拥有量为45.
0辆,摩托车拥有量为175.8辆,自行车拥有量为236.0辆。
调查样本总体52%的家庭拥有自行车,其次为摩托车和小汽车。结合以上的分析可知,由于收入较低,因此居民拥有交通工具以非机动车为主。
图3 交通工具拥有特征。
1.2个人特征。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驾照等。
1.2.1年龄构成。
表2 年龄构成。
图4 年龄构成。
表2为个人表筛选汇总后绘制而成,由分析知30——50岁为年龄的主体构成,占48.6%,60岁以上占14.3%,存在一定程度的老龄化问题。
1.2.2职业构成。
表3 职业构成。
图5 职业构成。
由图5可明显看出个体劳动者、离退休人员、学生、工人为职业的主体构成。
1.2.3不同年龄段的职业构成。
表4 不同年龄段职业构成。
图6 不同年龄段的职业构成。
上图由年龄和职业两个字段,做出数据透视图经筛选整理即可得出。分析得到在16——20的年龄段学生占主体,在26——50的年龄段职业构成较多样化以个体劳动者及工人占主体,而在51——60的年龄段则以离退休人员占主体。
1.3出行特征。
包括出行次数、出行方式、出行目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
1.3.1出行次数。
本次调查对于出行的定义为:以上班、下班、购物等为目的,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全过程。根据**的有效个人出行信息表统计,有出行的居民为2173人,总出行次数7561次,无出行人数为629人,人均净出行次数3.
480 次,人均出行次数为2.698 次。有出行的居民占调查人数的64.
71%1.3.2各年龄段的出行次数
将个人表与出行表在数据库中建立联系,即可查询年龄与出行的关系。由下图可分析得,平均出行次数小于平均净出行次数,因其公式为总出行次数除总人数,还有部分未出行的人。随其年龄段的变化平均出行次数有所不同,但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表5 不同年龄段的出行次数。
图7 不同年龄段的出行次数。
1.3.3不同职业的出行次数。
将个人表与出行表在数据库中建立联系,即可查询职业与出行的关系。平均出行次数随其职业特点有所不同。平均出行次数以工人、农民、军警人员略低在2左右,因其居住区域与生产区域距离很近或相包含,上下班2次出行即能满足其日常生活,所以平均出行次数偏低。
而公务员、教育研究人员平均出行次数略高在2.3左右,因其职业特点决定。
表6 不同职业的出行次数。
图8 不同职业的出行次数。
1.3.3交通方式构成。
由出行表,每个出行以方式一为代表交通方式,经筛选整理即可得表7。可以发现交通方式步行占比例最大为39.87%,其次为摩托车、自行车以及公共汽车。
交通方式构成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月收入、交通工具拥有特征、小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表7 交通方式构成。
图9 交通方式构成。
1.3.3不同年龄组的出行方式。
将个人表与出行表在数据库中建立联系,即可查询年龄与出行方式的关系。在1——16岁年龄段出行方式采用步行为主。16——70岁年龄段出行方式以步行、摩托车和自行车为主。
自16岁起乘摩托车出行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自40岁后乘摩托车出行所占比例随年龄减少。分析知摩托车相对于步行和自行车速度较快,但安全性较差。40岁后大多已组成家庭,出行方式选择方面对安全性考虑所占比例比年轻时有所增加,因此40——70乘摩托车出行所占比例随年龄减少,步行和自行车比例随年龄增加。
表8 不同年龄组的出行方式。
图10 不同年龄组的出行方式。
1.3.4不同出行方式的目的结构。
表9为出行表筛选汇总后绘制而成。各出行方式的目的主要有回家、上班、购物和回单位,其他所占比例较小。
表9 不同出行方式的目的结构。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某交通区域交通路网优化设计报告。姓名 杨露玲 院系 科信学院 班级 交通 2 班 学号 090242204 指导教师 卢兰萍 2012年8月27日。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指导书 3 1.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 1.2设计内容与要求 3 1.2.1交通区域内需求 3 1.2.2地区概况 4 1.2....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一 出行生成 2 1.1 模型选择 2 1.1.1客车增长率 2 1.1.2 货车增长率 3 1.2 模型的验证 3 1.3 出行生成 3 二 出行分布 4 2.1 重力模型的标定 5 2.2 未来出行分布 7 三 交通分配 8 3.1 不考虑特殊节点 8 3.2考虑特殊节点 9 四 容量限制...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1 规划目的。交通规划是有目的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为。交通规划的目的在于对所规划路段通行能力的评价与改进,同时熟悉交通规划的过程,掌握具体的交通规划方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2 规划任务与方法。规划任务 掌握交通规划的主要方法和数据处理要求。方法 根据四阶段法进行交通 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 交通生成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