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大纲

发布 2022-10-02 11:27:28 阅读 6070

主要内容:.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及邻近采区的关系,可采煤层的埋藏最大深度。

.采区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走向、倾角变化规律,煤层厚度、层数、层间距、顶板岩层性质、厚度及煤质。

.水文地质、井上、井下水文地质条件,矿井突水情况、瓦斯涌出量及其变化规律,煤尘**情况及煤炭发火期。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计算采区服务年限,并确定同时生产工作面的数目。

.确定采区准备方式,区段和工作面划分,开采顺序,采掘工作面安排及生产系统(包括运煤、运料、通风、供电、排水等)确定,当有几个不同的采区巷道,准备方案可选择时,应进行技术和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选择采煤方法和采掘工作面的机械设备。

.采区风量的计算和分配。

.编制采区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区走向长度、区段数目、开采煤层厚度及煤层总厚度、煤层倾角、煤的容重、采煤方法、主要煤层顶板管理方法、采区工业储量和开采储量、机械化程度、采区生产能力、采区服务年限、采区回采率等。

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

一、采区地质情况是指所设计采区的地质情况。

二、本章内容的资料**为:课程设计任务书,采区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三、编写应力求文字简练,插图清晰。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一、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公式为:

q——储量(万t)

s——面积(m2)

m——厚度(m)

—煤的视密度(t/m3)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

一、采煤工作面年产量。

式中:l——工作面长度,m;

v0——工作面推进度,m/a;

m——煤层厚度,m;

——煤的视密度,t/m3;

c0——采煤工作面采出率,取0.93-0.97。

二、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的煤主要来自回采工作面。掘进出煤一般为5%~10%。

式中:n——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数;

k1——采区掘进出煤系数,取为1.1左右;

k2——工作面之间出煤影响系数,n=2时取0.95,n=3时取0.9;

a0i——每个工作面的产量,万t/a;

第三节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服务年限t与采区生产能力a的关系如下:

式中:z—采区可采储量,万t;

第三章采区方案设计。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为了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和确定采区巷道布置,必须详细研究煤层的赋存条件,并对生产矿井使用的采煤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选出适合的采煤方法。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区走向长度。

二、区段长和区段数目。

三、采区形式。

采区的基本形式有单翼和双翼两种。

四、采区上(下)山的数目和位置。

五、区段平巷的布置。

六、区段集中平巷布置。

七、联络巷道的布置。

八、采区内煤层开采顺序。

第三节巷道断面设计。

一、巷道断面设计应满足的条件。

.保证人员通行安全;

.合理布置该断面的管路及电缆等;

.断面通过最大风量时,不得超过《规程》规定的风速;

.按水量要求,设置水沟;

.不得小于《规程》规定的最小净断面和最小净高度;

.满足其它要求,如需在巷道一侧堆放坑木和材料或安装其它设备等。

二、巷道断面选择。

三、巷道断面尺寸的确定。

要求:本节做运输大巷或运输石门断面设计)

第四章回采工艺。

第一节落煤。

一、落煤方法。

一)采煤机落煤。

.采煤机类型。

.采煤机进刀方式。

.采煤机割煤方式。

.合理截深的选择。

二)爆破落煤。

第二节支护。

一、支架选型及规格的确定。

二、工作面支架布置方式。

第三节采空区处理方法。

确定采空区处理方法,确定控顶距及放顶距,以及特种支架形式,确定回柱放顶方法,以及有关的安全技术。

第四节采煤工艺。

在选用机械化采煤的工作面,其工艺过程大为简化,设计时,应注意设备的配套,以采煤机的生产能力为主要依据,而其他配套单机(如运输机、**机等)的生产能力应略大于采煤机的生产能力。

第五节生产技术管理。

一、循环方式。

二、作业形式。

第六节安全技术措施。

一、保安煤柱的一般规定。

.井巷两侧煤柱。

.境界煤柱。

.老窑或旧采区边界煤柱。

二、防止沼气**的措施。

第五章采区生产系统。

第一节采区运输。

一、本节设计内容及要求。

内容:采区运输系统,要求阐述煤炭从回采工作面到采区下部车场的运输系统和方法。并简述矸石、材料设备和人员的运送系统。

要求:各运输环节,工作面、运输巷、轨道巷、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回风平巷中各运输设备的选型,各环节运输能力验算。

二、采区运输系统及运输方式。

三、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回采工作面运输设备的选择。

.运输平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采区上(下)山运输设备的选择。

第二节采区通风。

一、采区通风系统。

.采区通风系统基本要求。

.采区进回风上山选择。

.采区回采区段的通风系统。

.上行及下行风流。

二、采掘工作面及峒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回采工作面所需要的风量。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各独立回风峒室所需风量。

三、采区总供风量。

四、风量分配。

五、风速验算。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采矿系。

课程设计大纲

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采矿学 开采设计 能源学院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大纲。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在 采矿学 课程学习和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对学生进行一次独立工作的基本功训练。采...

课程设计大纲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在 采矿学 课程学习和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对学生进行一次独立工作的基本功训练。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重点是矿井的采区部分,因此也称作 采区设计 其主要任务包括采区巷道...

课程设计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 课程设计大纲。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微机原理与接 术 是计算机 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种占有重要的位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配合平时的教学和实验,以达到巩固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启发创新思维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