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国培第二次作业

发布 2022-09-21 21:57:28 阅读 5019

聚焦:如何准确的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课程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全等三角形来求解的题型也多种多样,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找两三角形全等时总是找错三角形。归结原因有以下三点:1、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有些欠缺;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弱;3、学生缺乏相关方面的训练。

这次就以这三点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有些欠缺。在这方面,学生对于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相对于模糊,加之学生原本就不重视概念的学习,因此,在这里我要重点强调注意概念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学生忽视概念学习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解题过程不规范,没有解题步骤或步骤混乱,不理解数学表达方式的意义。

(6)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因此,告诉学生学习数学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强调让学生熟知概念的由来和用法,不能让学生觉得这个概念在什么时候都能用,一定要注意用此概念的前提。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发现,如下:

1.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2.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

教师不用在这点上花太多口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应边,什么是对应角,通过学生动手,学生可以把自己剪下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从而很好的得出对应边以及对应角的概念,并且还方便学生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同桌之间互相配合,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在学生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时,千万不要仅仅给学生布置完书面作业了事,还需要记住让学生自行总结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让学生再次回忆课堂上的相关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以完成作业为主要任务的应付差事,这样会使学生很快的遗忘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这也刚好体现了北京十二中数学教师罗琳在讲座中告诉我们的“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力求做到三个‘突出’,三个‘克服’ 。三个“突出”和“克服”如下:

1 .突出一个“趣”字,克服一个“难”字 。

突出一个“趣”字,克服一个“难”字,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平面几何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把几何课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爱学、乐学 。

2 .突出一个“动”字,克服一个“灌”字 。

突出一个“动”字,克服一个“灌”字,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问题情境 。

3.突出一个“思”字,克服一个“死”字 。

突出一个“思”字,克服一个“死”字,就是要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的头脑插上思维的翅膀 。

其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在初中数学几何的学习中主要是平面几何的想象力,在平面几何中,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平面几何的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图形,所以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直接关系到教和学的优劣成败,是平面几何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标准图形及其变位图形的能力, 由于学生自幼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以端正、平稳为准则,故在学习平几时极易顽固地把这种平、正、稳的条件掺入到若干概念的内涵中去。在学生对某种标准图形的本质属性基本掌握之后,应及时地让学生想象其变位图形,以防止标准图形的非本质属性形成识图的定势,产生负迁移。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可用教具演示各种变式图形,让学生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今后的证明三角形全等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观察想辩基本图形的组合及综合图形的结构能力,综合图形的结构,即是这个图形的各个组成部分,必然是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在进行简单图形的教学的基础上要加强基本图形的组合与综合图形的分解教学,引导学生把握相关图形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将综合图形化繁为筒,正确认识综合图形的能力。

通过平面想象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很快的找出可以用到的全等条件,这样不仅仅加快了解题的速度,也提高了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即使遇到了变式图形也能够准确的找出突破口。在这方面也同时提醒了教师在平常教学时,千万不要让学生将任意三角形画成特殊三角形,比如: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过多的将任意三角形画为特殊三角形,会使学生忽略一些情况,从而使得学生漏解,甚至形成思维定势,这样的学生在思考方面总是欠缺,不能够将题的多方面的问题考进去,从而产生了一种做题上的“残缺”。

最后,学生相关的训练不够。学生做数学题应重“质”,而非重“量”。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层次,由易到难,精选不同的题目,编成题组。

学生在做这些题组时,知识循序渐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点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很好的准备好一节相关的习题课,在备习题课时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

1、习题课选题的针对性策略。教师在选择相关习题时,要针对本阶段的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统筹思考。尤其是高考出现频率高的题型,必须明确其相关知识点,并辅以一定量的习题来强化。

教师要明确一个阶段的习题类型,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在讲授新课之前把整章知识点的相关习题(含高考题)自己先做一遍,对于出现在各节课的题型事先有一个统筹的认识,并分类。这样就能很轻松的辨别一道题是否为典型题,它重要到什么程度,在课堂上需要用多长的时间,怎样的形式处理它。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设置一组针对这个问题的、有梯度的题目,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解题时存在的错误;通过自主**、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尝试解决问题的喜悦;最后再次强调结论,避免学生再犯相同的错误。

2、习题课选题的可行性策略。习题的选择要把握好“度”。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习题的选择,难易适当。

3、习题课选题的典型性策略。数学习题的选择要要典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切忌贪多、贪全,适得其反。

4、习题课选题的研究性策略。选择习题要做到“一题多解,挖掘共同本质;多解归一,归纳出思考规律。”尽量设计选自实际生活中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编习题,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环节,让学生研究《彩票的中奖概率》,《交通信号灯的时段设置》,《**投资中的数学》等问题。

5、习题课选题的优选课本习题策略。

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教师选题时,要优先考虑课本中例题与习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衍生,适当拓深、演变,既重视教材,又做到了一定的外延。

课前的精心选题,是一节习题课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而课堂教学是使得精选习题得以发挥效果的核心环节。但是习题课的特点是知识密度大、课堂节奏快,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习题课教学中可以突出师生互动,采取多种形式活跃学生的思维。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三点就是我对预设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教学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只是个人观点。

初中数学国培第二次作业

聚焦 如何准确的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初中课程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全等三角形来求解的题型也多。种多样,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找两三角形全等时总是找错三角形。归结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有些欠缺 2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弱 3 学生缺乏相关方面的训练。这次就以这三点谈谈我的看法...

初中数学国培第二次作业

初中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做圆证明题时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在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上有偏差,犯错误的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基础较差的学生。以下是几位学生在解答一道圆的切线的判定 现的几种错误形式 已知 ab是 o的直径,ap是 o的切线,a是切点,bp与 o交于点c,若d是ap的中点...

初中数学国培第二次作业

聚焦 如何准确的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初中课程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全等三角形来求解的题型也多种多样,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找两三角形全等时总是找错三角形。归结原因有以下三点 1 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有些欠缺 2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弱 3 学生缺乏相关方面的训练。这次就以这三点谈谈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