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

发布 2022-09-16 12:19:28 阅读 3873

国内外旅游消费决策的研究。

旅游决策行为在人们的旅游行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国内外已有了一定深入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则被分割在各个领域,忽视系统的、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视角,更缺少对入境游客的旅游决策行为的研究。

在广义旅游决策概念上,在有关决策模型和消费行为模型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测试调查、归纳演绎推理、数理统计和专家辅助决策等手段和方法,根据决策行为学理论,遵循行为发生学原理,尝试从旅游者行为过程,探索游客在不同旅游阶段的具体旅游消费决策行为,试图构建旅游消费决策行为的分析模型。本文以旅游消费决策行为作为着眼点,以国内外多年来旅游市场的演变为依据,力图总结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决策行为模式和不同社会人口特征游客的旅游消费决策行为规律,以期为提升来华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在整体上提高入境市场的接待规模,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国外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旅游研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备受各国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该领域也表现出很高的研究兴趣。

然而通过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该领域研究发展至今已近一百年,研究内容深入而细化,研究成果百花齐放;在基础理论等方面却缺乏共识,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经典理论较少。

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者行为,是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发端。回顾旅游这一大学科漫长的一百多年学术发展,可以清楚看到,整个旅游学科的研究就是从对经济现象研究开始的。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旅游者行为,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突出的表现在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测量的不断深入,从而使该领域中的旅游者行为研究更接近于自然科学的测量。在研究方式上,从简单的统计分析,到通过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和实验研究对旅游者行为进行测量与描述,引入经济学方法构建模型加以解释。在研究目的上从探索性研究上升到解释性研究,通过更为复杂的实验或研究方法的设计对旅游者行为中的变量关系进行检测,从而得到规律性的解释模型。

经济学领域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在早期表现为对旅游流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学者们引入经济学与地理学知识,通过时间系列模型(趋势分析)、相关分析模型、引力模型、潜能模型等,致力于寻找旅游流的解释模式,从而从简单的寻求旅游流对接待地经济影响转向对旅游流的行为规律与行为模式的探索。

旅游社会学的出现是旅游研究的一个大跨越,表明学者从早期只着重经济领域的研究,开始转向对旅游现象的本质的探索,并集中于对旅游者自身、旅游者与接待地社会相互关系、旅游系统、旅游影响四个方面的研究(申葆嘉,1996)。游客—居民影响研究自70年代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至今方兴未艾,道科西、史密斯和巴特勒所提出的三大模型至今仍然被誉为学科经典。20世纪80年代更是发展了“社会陈述”理论,结合社会学与心理学,从整理上理解旅游接待地居民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利益权衡,以及由此产生的游客—居民关系,这样的权衡与关系,不仅是一种行为上、情感上的反应,同时也是一种财务信息的反馈。

旅游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其意义在于为旅游规划师提供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规划哲学,使旅游资源规划以及旅游营销更加人性化提供了理论的依据。nash的《旅游人类学》中,提出:旅游现象作为发展和文化涵化的研究、旅游现象作为个人移动的研究,以及旅游现象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的研究,是90年代学术界对迄今为止旅游人类学研究的系统归纳**引自吴必虎,2001)。

旅游人类学从早期基于旅游活动影响研究而形成的简单的价值判断,逐渐深入到对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体验的**;此后旅游人类学者把旅游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寻求形成不同旅游形式的原因,把旅游看作社会更重要、更基本方面的反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人们的旅游选择与旅游行为的变化。随着研究的深入,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感受以及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备受关注。当然,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仍然存在薄弱之处,虽然已经形成一些较为完善的理论,如商品化理论、依附理论、官僚主义化理论等,但他们只是一些中期理论,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应作进一步的提升。

如克力克(crick,1989)所指出的,研究旅游的人类学者应为整个人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民族志资料,这些新民族志资料应注重方**并有坚实的理论指导。可以看出,方**愈来愈缜密、理论愈来愈深化是旅游人类学的发展方向**引自宗晓莲,2001)。

通过对国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总结,旅游者作为旅游的主体,在学术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外学者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具有独立的见解,崇尚研究的合理性与严肃性,根据各人不同的兴趣与专业对一些非常细化的领域进行了探索。旅游动机、旅游需求与旅游决策的研究,是学者们特别关注的领域。

在旅游学这个大学科的前提下,旅游者行为研究研究的学科交叉性大,关联性强,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但是,国外学者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体现个人项目的同时,也表现了在基础理论与方**研究、文献研究的不足,学者对单科研究突出,综合学科研究不强,重应用轻基础,不仅是旅游者研究,也是整个旅游学研究的突出问题。

二)国内旅游者行为研究评述。

我国对旅游者行为研究,在我国旅游研究起步晚的大前提下,更显得薄弱。从吴必虎(2000)年对我国《旅游学刊》资料统计表明的学术动态看,我国旅游研究的重点是旅游经济与旅游管理学,侧重于对行业及企业管理的研究,我国旅游研究的学科分类与国外不同,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呈碎片化发展,被分割在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学、旅游文化学等学科中进行,成为某一领域或**的相关研究或附带分析,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链。我国游者行为研究起步晚,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理学者们关注的空间流动行为与目的地选择、经济学者关注的购买与消费,以及心理学者注重的旅游动机与决策行为,我国旅游学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做了突出的贡献,这些研究人员通过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缜密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或文献研究对旅游者行为的规律、旅游者心理、旅游动机、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等都做了重要的**,成为我国旅游者行为研究中一些重要的标志。

然而,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碎片化严重,研究深入程度不足,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有待提高。部分研究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持,实证研究中对比研究少,研究成果的效度有待考量。另外,我国研究者秉承该学科研究的特点,对基础理论与方**的探索少,强调个案研究,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样本质量和代表性存在问题;研究人员忽视对文献的研究,研究的根基不稳,部分研究重复性高,研究**呈现高相似性,却没有理论突破。

在一些较早期的研究中还明显出现学术上的空话和套话,在研究者个人思考的基础上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无法令人信服,研究**的内容空洞无物。

三)旅游者行为研究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总结与对比,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相当的差距,可以说我国在旅游者行为乃至整个旅游学的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在学科建设与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和一些发展的障碍。然而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沟通、信息获取手段发达的时代,良好的信息环境与交流渠道的道畅通是前所未有的。我国研究人员应抓住有利时机,利用信息手段,不断加强与国外学者的沟通,改善研究方法,端正研究态度。

参照国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预见,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逐步从经济现象研究深入到旅游行为本质的探索,研究的学科分类系统必须得到更好的整理;目前仍有争议的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将在学科研究中加大比重,成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研究方法上更加缜密,对研究数据与研究分析的测量更加准确;研究者的研究过程更加严谨,摒弃以往“拍脑门”“闭门造车”的做法,在系统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文献研究与综述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以对学科进行系统梳理,为他人的研究提供资源平台,避免研究的重复性。

旅游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主编 郑玉歆副主编 范金谭伟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中级宏观经济学在内容安排上力图能够涵盖应用经济学学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并在对其给予系统 准确阐述的同时,注重涉及应用经济学相关领域中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前沿专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是研究总体经济行为的,而经济活动的总尺度...

旅游经济学

天津一日游。五大道 静园 瓷房子 南市食品街 航母主题公园 海河外滩公园。行程安排 8 30集合出发,游览素有 万国建筑博览会 之称的 五大道 含讲解,游览20分钟。参观名人故居,包括末代皇帝溥仪携在天津的居所 静园 含门票 讲解,游览50分钟 参观价值60多亿元人民币 由五十吨水晶 几十万片五大窑...

旅游经济学

1 名词解释。1.旅游经济活动 是旅游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组合。2.旅游差价 指同种旅游产品由于销售环节 时间 空间 质量等原因引起对基本 进行调整后形成的 差额。3.旅游市场 指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