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作业指导书

发布 2022-09-01 12:49:28 阅读 1452

目录。一、钢筋原材试验 1

1、检测依据 1

2、定义 1

3、主控项目 2

4、取样原则 2

5、试验方法 3

6、试验结果计算及评定 7

7、 出具检测报告 9

二、钢筋连接接头试验 10

1、检测依据 10

2、术语 10

3、取样原则 10

4、试验方法 10

5、试验结果的评定 11

6、出具检测报告 12

三、钢筋焊接接头试验 13

1、检测依据 13

2、术语 13

3、取样原则 13

4、试验方法 14

5、试验结果的评定 14

6、出具检测报告 15

附表 16一、钢筋原材试验。

1、检测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024年版)

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

5)《钢筋混凝土用热轧余热处理钢筋》(gb 13014-1991)

6)《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

7)《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2008)

8)《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1-2010)

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2010)

10)《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测数值的判定原则》(gb/t 081-1996)

2、定义。1) 标距:测量伸长用的试样圆柱或棱柱部分的长度。

2) 原始标距(l0):室温下施力前的试样标距。

3) 断后标距(lu):在室温下将断后的两部分试样紧密地对接在一起,保证两部分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测量试样断裂后的标距。

4) 平行长度(lc):试样平行缩减部分的长度。(注:对于未经机加工的试样,平行长度的概念被两夹头之间的距离取代。)

5) 伸长:试验期间任一时刻原始标距(l0)的增量。

6) 断后伸长率(a):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lu- l0)与原始标距(l0)之比的百分率。

7) 引伸计标距(le):用引伸计测量试样延伸时所使用引伸计起始标距长度(5d)。

8) 最大力总伸长率(agt):最大力下原始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l0)之比的百分率。

(9) 应变速率(ele):用引伸计标距le测量时单位时间的应变增加值。

(10) 平行长度应变速率的估计值(elc):根据横梁位移速率和试样平行长度lc计算的试样平行长度的应变单位时间内的增加值。

(11) 横梁位移速率(ve):单位时间的横梁位移。

(12) 应力速率(r):单位时间应力的增加。

(13) 断面收缩率(z):断裂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s0- su)与原始横截面积s0之比的百分率。

14) 抗拉强度(rm):相应最大力(fm)对应的应力。

15) 屈服强度: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达到塑型变形发生而力不增加的应力点,应区分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16) 上屈服强度(reh):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17) 下屈服强度(rel):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应力。

18) 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塑性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le百分率时对应的应力。

19) 规定总延伸强度(rt):总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le百分率时对应的应力。

20) 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卸除应力后残余延伸率等于规定的原始标距l0或引伸计标距le百分率时对应的应力。

3、主控项目。

1)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适用牌号为:在已有牌号后加e的钢筋。

该类钢筋除应满足以下的要求外,其他要求与相对应的已有牌号钢筋相同:

a) 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r0m/r0el不小于1.25;

b) 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与相应级别规定的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

c) 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率agt不小于9%。

2)对于没有明显屈服强度的钢筋,屈服强度特征值rel应采用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用引伸计法测量,伸长率为0.2%时的应力即为屈服强度)

3)根据供需双方协议,伸长率类型可从a或agt中选定。如伸长率类型未经协议确定,则伸长率采用a,仲裁检验时采用agt。

4、取样原则。a.b.

5、试验方法。

1)试样的形状:试样均为产品的一部分,不允许进行车削加工。

2)试样的尺寸:试样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应符合附表1-1要求:

3)试验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为23℃±5℃。

试验设备。a)试验机应进行检验,并应优于1级准确度。

b)引伸计的准确度级别应符合要求。测定上屈服强度、下屈服强度、屈服点延伸率、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规定总延伸强度、规定参与延伸强度,以及规定残余延伸强度的验证试验,应使用不劣于1级准确度的引伸计;测定其它具有较大延伸率的性能,例如抗拉强度、最大力总延伸率和最大力非比例延伸率、断裂总伸长率,应使用不劣于2级准确度的引伸计。

c)支辊式弯曲装置支辊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支辊半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支辊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弯曲压头宽度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除非另有规定外,支辊间距离应按照下式规定,此距离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不变。

l=(d+3a)±0.5a

式中:d——弯心直径 a——钢筋直径。

4)拉伸试验。

计算强度用的横截面积的确定。

钢筋以产品标志的质量证明书的规格尺寸为依据,按相应的规定公称横截面积为计算强度用的横截面积。

原始横截面积的测定。

应根据测量试样原始尺寸计算原始横截面积,并至少保留4位有效数字。

原始标距(l0)的标记。

应用小标记、细划线或细墨线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作标记。对于比例试样,应将原始标距的计算值修约至最接近5mm的倍数,中间数值向较大一方修约。原始标距的标记应准确到±1%。

如平行长度比原始标距长许多,例如不经机加工的试样,可以标记一系列套叠的原始标距。有时,可以在试样表面划一条平行于试样纵轴的线,并在此线上标记原始标距。常用钢材的标距长度见附表1-2。

拉伸方法:1.应变速率控制的试验速率(方法a)

方法a是为了减小测定应变速率敏感参数(性能)时的试验速率变化和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本部分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应变速率控制模式。第一种应变速率ele是基于引伸计的反馈而得到。第二种是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elc,即通过控制平行长度与需要的应变速率相乘得到的横梁位移速率来实现。

如果材料显示出均匀变形能力,力值能保持名义的恒定,应变速率ele和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elc大致相等。如果材料展示出不连续屈服或锯齿状屈服(如某些钢和almg合金在屈服阶段或某些材料呈现出的portevin-lechatelier锯齿屈服效应)或发生缩颈时,两种速率之间会存在不同。随着力值的增加,试验机的柔度可能会导致实际的应变速率明显低于应变速率的设定值。

试验速率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在直至测定reh、rp或rt的范围,应按照规定的应变速率ele,用引伸计标距le测量时单位时间的应变增加值。这一范围需要在试样上装夹引伸计,消除拉伸试验机柔度的影响,以准确控制应变速率(对于不能进行应变速率控制的试验机,根据平行长度部分估计的应变速率elc也可用);

b)对于不连续屈服的材料,应选用根据平行长度部分估计的应变速率elc,平行长度应变速率的估计值。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用装夹在试样上的引伸计来控制应变速率的,因为局部的塑性变形可能发生在引伸计标距以外。在平行长度范围利用恒定的横梁位移速率νc根据下式计算得到的应变速率具有足够的准确度。

c=lc×elc

c)在测定rp、rt或屈服结束之后,应该使用ele或elc。为了避免由于缩颈发生在引伸计标距以外控制出现问题,推荐使用elc。

在测定相关材料性能时,应保持规定的应变速率。

在进行应变速率或控制模式转换时,不应在应力—延伸率曲线上引入不连续性,而歪曲rm、ag或agt值。这种不连续效应可以通过减低转换速率得以减轻。

钢筋作业指导书

钢筋混凝土用钢作业指导书。1.定义。钢筋混凝土用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 带肋钢筋 扭转钢筋等 两种。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其次承受压应力和剪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

钢筋作业指导书

模板制作安装作业指导书。一 一般规定 1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刚度和强度,能可靠的承受浇注混凝土的重量 侧压力,以及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2 能够保证构造物的设计形状 尺寸以及各部分相互之间位置的正确性 3 结构简单,制作 装拆方便,在拆卸时尽量减少材料的损伤,并不使新浇注的混凝土受到损坏。4 ...

钢筋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 目的。二 范围。三 职责分配。四 作业程序。1 施工准备。2 焊接。五 质量记录。六 相关文件。一 目的。为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确保焊接质量,以节省钢筋,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对焊接工进行操作指导,监督和提醒,确保安全优质高效生产。二 范围。适用于本工程桥梁所有的钢筋焊接施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