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作业 打印

发布 2022-08-26 08:33:28 阅读 4028

财政学作业。

金融学在职研究生高珂。

1、名词解释。

1、寻租行为:寻租,即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分两类:

一类是通过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另一类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寻租,是一些即得利益者对即得利益的维护和对即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的决策或运做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并且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

2、**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3、**采购制度:是指有关**采购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即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

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采购制度的基石。

4、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对投资项目将付出的成本和可能获得的利益进行测定,并将成本和利益综合起来加以合理分析,以在可供选择的支出项目之间进行抉择的方法。该方法有两类标准,即效率标准和非效率标准。

5、财政投融资:指**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6、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

7、拉夫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8、税收超额负担:指**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国家课税后,会直接减少纳税人收入,不可避免地对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国家征税后增加的社会效益,小于将相应税款留给纳税人而增加的效益,则税制就没有效率。与此相似的,如果征税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干扰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造成经济运行紊乱和低效,也是没有效率的。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和尽量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

9、部门预算:是编制**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由**各个部门编制,反映**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预算。部门预算的实施,严格了预算管理,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预防措施之一,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10、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其内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按照不同支付类型,采用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方法,支付到商口或货物**者或用款单位。

11、预算管理体制: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国有独资公司、文教行政事业、基本建设财等政管理体制。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确定**和地方以及各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

二、简答题。

1、简述**机构运转无效率的主要原因。

答: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不能高效率的工作。其次是在**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

第二,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从客观来看,由于**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及时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多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主观来看,**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有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

此外,由于**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复杂,他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所以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也难以对他们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

2、简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答:(1)财政收入总量随gdp的增长而增长。2024年达到13380亿元,比2024年的1132.3亿元增长10.8倍。2024年比上年增收2400亿元(可比)。

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24年31.2%,2024年12.

6%。国际比较看,既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24年,美国34%,法国46.

3%,英国41.4%;泰国21.3%,印度(1987)20.

5%。按可比口径,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略低于发展中国家。

3)财政收支的增长变化。存在两种反差:一是财政支出增长慢于gdp增长;二是财政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支出增长。

产生两种效果:一是预算内收不抵支,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张;二是预算内支出不能满足应由**开支的正常需要,预算外资金不断膨胀,导致国家财政被肢解,国家资金分散化。

4)原因:一是分配格局变化。在初次分配中,个人收入占大头。二是预算外收入规模不断膨胀。其增速超过gdp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

5)2024年财税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已稳步回升。2024年为10.7%,2024年为17.

1%。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重点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快“费改税”步伐,继续推进税制改革。

3、我国现阶段应当采用哪种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答:财政投资决策的判断标准包括稀缺要素标准、储蓄率最大化标准、社会边际生产率标准以及增加就业标准。

第一,稀缺要素标准强调“稀缺要素”在经济发展计划中的重要性和贡献。为了使收入最大化,财政投资决策应当选择低资本—产出比率,即选择单位资本产生最大产出的那些投资项目。

第二,储蓄率最大化标准或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要求财政投资支出应当努力使边际人均再投资率(即储蓄率和储蓄水平)最大化,或者说使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减去每个工人的消费净值最大化。

第三,社会边际生产率标准认为当财政投资资金的配置可以导致国民产出最大化时,这种资金配置就是高效率的配置。

第四,增加就业标准,即财政投资项目的选择应当是那些每单位投资能够动员最大数量的劳动力的项目,也就是说,要优先选择适合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

4、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答: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或压低购进**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往往不止一次,但也并非无穷尽,转嫁中税负的最终落脚点成为税收归宿。

而逃税是指个人或企业以不合法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如偷税,漏税,抗税等。

税负转嫁和归宿的一般规律:在**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的有供求弹性的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税负转嫁与企业利润增减的关系等。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是明显的,而与商品及商品**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垄断性商品课税容易转嫁,竞争性商品课税较难转嫁。

5)从价税负易转嫁,从量税负不容易转嫁。

5、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最适课税理论的代表人物庇古和穆勒,该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集某些大宗税款,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合理税制借个进行分析。

主要内容:1)直接税和间接税应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由于所得税易实现分配公平目标,商品税易实现经济效率目标,所以税制模式应取决于**的政策目标。

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逆弹性命题,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的适用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弹性成反比;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使得高收入者的消费收入高于低收入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征税能力有限)

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所得税边际税率不能过高;所得税率应呈倒“u”型,中等收入者边际税率应适当高些,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税率应较低。

6、简述增值税的优点。

答:增值税是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优点是:(1)避免重复征税(2)减少偷税漏税(3)不受流通环节多少的影响(4)保证收入稳定(5)更能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7、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分级预算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分级预算体制内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明确各级**的事权、财权范围。

3)分税制。即在收入划分比例上,**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调控权和力度;在税收划分上,或按税种划分,或按税率划分,或实行分成制或共享制。

4)预算调节(转移支付)制。有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⑤体制相对稳定。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会有经常调整。

8、简述我国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基本思路。

答:(1)进一步明确各级**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职责。

第一,总体上的**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职能转变问题,对实行分级预算体制来说需要将原则具体化。

第二,关于各级**事权的划分,规范的分级预算体制要求以法律形式具体化,力求分工明确,依法办事。

第三,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而言,应遵循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原则,但在具体事项上则不一定完全一致。

2)收入划分不尽合理,尚待规范。

财政学作业

2011年5月财政学作业 2 学院 商班级 国贸一班姓名 吴丹丹成绩 问答题 1.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 要达到帕累托标准 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l 交换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商品替代率即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都相等。2 生产效率条件。包括 技术替代率条件 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

财政学作业

一 关于特定物品的公共物品属性 25分 1.请判断智能手机 笔记本电脑 等信息设备上网时所使用的无线wifi信号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说明理由 2.请判断教育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说明理由。回答 1 wifi信号具有非竞争性与排他性。wifi是现在我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经常...

财政学作业

作业题目。1.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经济波动幅度较大,原因何在?如何解决?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经济经历了9次周期性波动,而且波动幅度都较大。而引起波动的基本原因,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而总需求则主要包括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 需求和国外需求。总供给冲击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创新的冲击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