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别姓名座号。
1. 2023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13日16时33分左右,费俊龙在船舱里做“翻筋斗”的游戏。有报道说,“传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而费俊龙在3min里翻了4个筋斗,一个筋斗351km”据此报道求出“神舟”六号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时,距地面的高度与地球半径之比。(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为了迎接太空时代的到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计划:在2023年前建造太空升降机,就是把长绳的一端搁置在地球的卫星上,另一端系住升降机,放开绳,升降机能到达地球上,人坐在升降机里,在卫星上通过电动机把升降机拉到卫星上。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地球的半径为r=6400km求:
1)某人在地球表面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某物体重f1=800n,站在升降机中。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g(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垂直地面上升,这时此人再一次用同一测力计测得该物体视重为f2=880n。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求升降机此时距离地面的高度h?
2)如果把绳的一端搁置在同步卫星上,绳的长度l至少为多长米?(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中心距离为r,其运动周期为t,求两星的质量之和。
4. 某卫星绕某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卫星运动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求该行星质量m
2)若测得该行星的半径为卫星轨道半径的1/n,则此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g为多大?(忽略行星的自转)
3)在该行星表面附近将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物体落到得星表面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不考虑该行星大气对物体运动的阻力,求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
5. 一种氢气燃料的汽车,质量为m=2.0×103kg,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为p0=80kw,行驶在平直公路上时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k=0.1倍。
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启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1.0m/s2。达到额定输出功率后,汽车保持功率不变又加速行驶了s=800m,直到获得最大速度后才匀速行驶。
试求:1)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
2)汽车匀加速启动阶段结束时的速度;
3)当速度为v1=15m/s时,汽车牵引力的瞬时功率;
4)当汽车的速度为v2=32m/s时的加速度;
5)汽车从静止到获得最大行驶速度所用的总时间。
6. 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兴趣小组提出了下列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长为l = 2.0m的粗糙倾斜轨道ab,通过水平轨道bc与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de,整个轨道除 ab 段以外都是光滑的。
其ab 与bc 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所示.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v0=4.0m/s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到a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沿 ab 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物块与倾斜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μ 0.50.(g=10m/s2、sin37°= 0.
60、cos37° =0.80)
求小物块到达a点时速度。
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轨道de滑出,求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 ab,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7. 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r和r的甲、乙两个光滑的圆形轨道置于同一竖直平面上(r>r),两圆形轨道之间用一条水平粗糙轨道cd连接,轨道cd与甲乙两个圆形轨道相切于c、d两点。现有一小球以一定的速度先滑上甲轨道,绕行一圈后通过轨道cd再滑上乙轨道,绕行一圈后离开乙轨道。已知小球在甲轨道最高点处对轨道的压力等于球的重力,在乙轨道运动时恰好能过最高点。
小球与轨道cd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求(1)小球过甲、乙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v1、v2 ;(2)水平cd段的长度l.
8. 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孤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
0m圆弧对应圆心角,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 (g=10m/s2,sin37°=0.
6,cos37°=0.8)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v1。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传送带的速度为v=5m/s,则pa间的距离是多少?
9. 如图所示,倾角为θ=45°的粗糙平直导轨与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导轨上离地面高为h=3r的d处无初速下滑进入圆环轨道。接着小滑块从圆环最高点c水平飞出,恰好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等高的p点,不计空气阻力。
求:1)滑块运动到圆环最高点c时的速度的大小;
2)滑块运动到圆环最低点时对圆环轨道压力的大小;
3)滑块与斜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0. 水平桌面上水平固定放置一光滑的半圆形挡板bdc,其半径为r=0.6 m。一质量m=0.2 kg的小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b点作直线运动,当进入半圆形档板bdc瞬间,撤去拉力f,小物块沿挡板继续运动,并从c点离开,如右图所示(此图为俯视图)。
已知bc右侧桌面光滑,左侧桌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a、b间距离为l=1.5 m,水平拉力恒为f=1.
0 n,g=10 m/s2。求。
(1)小物块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运动到d点时对档板的压力大小;
(3)计算小物块离开c点后2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11. 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1.2 m/s运行, 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现将质量m=20 kg的物品轻放在其底端,经过一段时间物品被送到h=1.
8m高的平台上,如图所示。已知物品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5,则:
(sin370=0.6,cos370=0.8,g=10 m/s2)
1)物品从传送带底端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物块上升到平台过程机械能增加了多少?
3)每送一件物品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12. 一质量m=0.8kg的小物块,用长l=0.8m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
一质量m=0.2kg的粘性小球以速度v0=10m/s水平射向物块,并与物块粘在一起,小球与物块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小球粘在物块上的瞬间,小球和物块共同速度的大小;
(2)小球和物块摆动过程中,细绳拉力的最大值;
(3)小球和物块摆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13. 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通过对一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质量为2m、厚度为2d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
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d、质量均为m的相同两块,间隔一段距离水平放置,如图所示。若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二块钢板,求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
设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且两块钢板不会发生碰撞不计重力影响。
14. 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1.00m粗糙的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其下端切线是水平的,轨道下端距地面高度h=1.25m.在轨道末端放有质量为mb=0.
30kg的小球b(视为质点),b左侧装有微型传感器,另一质量为ma=0.10kg的小球a(也视为质点)由轨道上端点从静止开始释放,运动到轨道最低处时,传感器显示读数为2.6n,a与b发生正碰,碰后b小球水平飞出,落到地面时的水平位移为s =0.
80m,不计空气阻力, 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小球a在碰前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a与b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15. 如图所示,倾角θ=30°、长l = 2.7 m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1/4圆弧平滑连接,圆弧底端切线水平.一个质量为m = 1 kg的质点从斜面最高点a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b恰好到达圆弧最高点c,又从圆弧滑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d点,再由d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点.已知质点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6,g=10m/s2,假设质点经过斜面与圆弧平滑连接处速率不变。求:
(1)质点从c回到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的大小;
(2)质点从a到d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3)质点从开始到第8次经过b点的过程中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
金山中学2023年度校本研修计划
一 指导思想。本年度,我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将以游仙区教师进修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计划工作要点为指导,遵照我校的教学工作思路,以 精心策划,有效开展 为宗旨,围绕 关注学生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这一主题,以 教研组活动 为主阵地,聚焦常态课教学,关注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
金山中学2023年度校本研修计划
一 指导思想。本年度,我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将以游仙区教师进修学校制定的校本研修计划工作要点为指导,遵照我校的教学工作思路,以 精心策划,有效开展 为宗旨,围绕 关注学生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这一主题,以 教研组活动 为主阵地,聚焦常态课教学,关注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
2023年赣榆区金山中学校本培训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市区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在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为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修养 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根据区教师发展中心 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 培训目标。1.以全面提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