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发布 2022-08-15 22:27:28 阅读 1534

2023年春九年级语文。

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

过渡湾镇中心学校安丽。

一、试题分析。

试题共分四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口语交际(10)阅读与欣赏(40分)、写作(50分),共27小题。考试命题遵循能力立意、综合考查的思想,既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内容及要求,又要体现学生个体差异上的均衡发展,关注初中学段应该形成的综合能力及素养。

所以,在本次命题时的基本原则是:关注学习过程,考查基本能力,体现综合素养。

二、答题情况分析。

1、整体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班参考,合计68人,人平得分 72.93,得分率60.78%,及格43人,及格率63.

24%,优分1人,优分率1.47%,综合指数41.83,。

两个班对比,一班的综合指数位39.97,二班的综合指数为43.45,虽然整体是全县第一但一班的成绩明显拖了二班的后腿,一班还需更加努力!

2、各题分析。

两小题是考查学生对字词的书写及字音、字形的掌握,但整体不是很好,要么是书写不规范扣0.5分,要么是改错不知哪个错别字,或者注音有问题。

选择题考查成语、病句及排序,正确率出不多百分之五十。

第6小题“名著阅读”答题情况分析:

此题既考查了《名人传》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篇名著,又要求仿照例句进行仿写。答题出现的问题如下:

1)脱离名著,泛泛而谈,只用“名人”、“主人公”、“三个人”等表示,这样名著知识的考查就失去了意义。

2)出现知识性错误。如“保尔”写成“保罗”,还出现了“***”、“爱迪生”、“居里夫人”等诸多与这两篇名著无关的人物,说明基本的内容都没掌握。

3)答题偏离名著的主旨,如“体会到保尔小人物的辛酸”,“感受到托尔斯泰文字的魅力”,“欣赏到贝多芬高超的弹琴技艺”……这样的答案显然不符合出题者的意图。

4)没有仿照例句进行仿写,说明部分同学不审题。

第7题为古诗文默写,得分率偏低。主要问题表现在:

1.补写型默写背得到,却写错字。如:“凌绝顶”写成“临决顶”,“照汗青”写成“照汉清”。

2.应用型默写,根据具体的情境,想不到相关的诗句。如不法商人拉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盯住的是**的权力。此空差不多有八分之一的学生都答不到。

3.理解型默写,本次难度降低了,偏向于补写型默写,出现记忆性遗忘的同学也不少。如“黄梅时节”写成“清明时节”,也有将“梨花”写成“犁花”的,还有不少同学诗句填错或空白。

4.还有少部分同学字迹潦草,反复涂改,影响判分。

第8题[口语交际]:

1、从学生写的答案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题目要求,书店老板的回答既要幽默,还要使盛气凌人的作家听后羞愧不已,但一些学生写的是“因为得知您要来,所以换上了您的书,让您高兴一下”,还有很多学生写的是“因为大家都喜欢您的书,您的书好卖,所以我专门销售您的书”或者“我本人很喜欢您的书,所以您的书就进的多一些”……诸如此类,不仅没有按题目原意,而且还恭维了作家,这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

2、部分学生在答题的时候,缺乏灵活性,比如写称呼,他就呆板地写上“作家您好”,比如作家说话时是称呼老板的书店为“贵店”,他在回答时也写“贵店”,完全不知道变通,也缺乏常识,令人无奈。

3、一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既注意到了幽默用语,也适时地讽刺了作家,但与答案的内容稍有出入,所以我都酌情给了分。

4、答题时,有些同学字迹太小,或者书写潦草,还有胡乱涂改的,造成卷面差,影响评分。

第9题【材料**】答题情况:

1、总分2分,人平得分1.2,如果不是缺考拉分的话,平均分可以更高一点。

2、参加考试的学生除了极少数**的结论为“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人们不注重阅读”外,绝大多数都能找到“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获得1分。

3、关于材料2很多学生**的结论是 “我国图书馆和国际标准差距大”、“我国一些书店生存艰难”,分不清材料与观点。

4、少数人**结论表述为“材料一…….材料二…….即使两则材料的观点都找对了,但内容表述亦是不够准确的。

第9题[补写对联]2分题得分情况如下:

一是一部分学生虽然做题了,但是答案为六个字,词性对不上,字数对不上,结构不相同。

二是一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审题,将阅读答成读书或知识(的作用),不能得分。

三是一部分学生词汇积累有限,生造出一些让人费解的词,但从对联知识看,又勉强合一点儿要求,只好给一分。

四是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写字,常见的词语“铸就”“铸成”写成“筑成、筑就”中国梦或中华魂,在这个语境里,很显然是写错了,写错一字扣0.5分,应该不为过吧。

五是学生在构成对联时,立足点仅在自己,如阅读读出**屋,只差出一个“颜如玉”了。阅卷者只能为小小学生的物质化唏嘘了。

第9小题【表达看法】情况分析:

这一小题共2分,分值分配为:表达看法0.5分,对看法的进一步解释0.5分,举例分析1分。阅卷完发现,发现这一小题得分非常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学生虽然做题了,但是答案中看法应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字数共计2个字,但是学生的答案为2个字以上,词性对不上,字数对不上,结构不相同。后面对看法也不进行解释,更无举例分析。

此类答案得0.5分)。

二、一部分学生虽然看法表达正确,但是未对看法进行进一步解释,直接举例分析。(此类答案得分1.5分)

三、一部分学生看法表达正确,也对看法进行了解释。然而举例分析却不是对看法进行论证。(此类答案只得1分)

四、一部分学生交空白卷。(此类得0分)

9题综合性学习【获得方法】答题情况。

这道题目学生做的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部分学生不会审题,完全不看题目中提示的“说说圈点批注这种读书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

”,直接回答了批注的问题;2、部分学生理解题目不准确,出现了“别人的书不能做批注,图书馆的书更不能做批注”、“要从语言、动作、心理角度分析人物,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文章要找关键语句,关键词语”、“我们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地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等等答非所问的结论。3、少部分学生干脆一字不写。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这类题型的训练不够,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开阔。在后期的复习中还要加强此类题型的训练,让学生接触多角度多形式的训练才能真正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第答题情况:第10题:①部分考生不看题干中“夕阳”这一关键词语,不能从整句中剥离出最好的最有用的词语作答,答成“枯藤”、“老树”、“西风”、“瘦马”、“天涯”、“断肠人”;有直接将整句或四字短语填入的,而且曲中除“夕阳”所在的句子以外的四个句子都有入选;还有十来份试卷这个空是没填的(不是空白卷)。

②后一个空的情形大体上与前一个空相同,只是答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较多,念其尚有几分道理,酌情给了一定的分数。第11题:①多数考生不知“写作方法”为何物,大多理解为修辞手法了,所以“比喻”“排比”“对比”“夸张”等充斥其间;有些考生虽然答案属于写作方法的范畴,但与本题毫无关系,如“象征”“以小见大”“先抑后扬”之类的多见。

②考生答题技巧不足,没有先明确指出运用的写作方法“景物烘托”“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白描”之类的,而是分散在答案的中间或末尾,阅卷时有可能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③多数考生能答出 “思乡”这一关键词,但游子的“孤寂悲凉的心境”却绝少提及,考虑到多数都还未复习到诗词赏析这一板块,所以给分时只照顾了“景物烘托的写作方法”和“思乡之情”两个给分点。

12题:“以”只有极个别学生解释正确;

14题:翻译语句不通顺,主要是“计之曰”。

错别字多,“伎俩”大多写成“技俩”。

对文言词积累不够,“耳”相当多的学生当“耳朵”解。“止”当“停止”解;“技”当“表演”解的也有很多。

第15题答题情况:

此题共4分,要求学生用“只知。不知。概括科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通过阅卷,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如下。

1)学生得分率偏低,大部分学生未作答,空白卷较多;

2)大部分学生审题不准,答题时只回答了科学家或者老虎的“知”与“不知”,或者完全未扣原文内容,把“概括”与“相同原理”都答成了原理。如答“概括”时,学生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回答“相同原理”时还是这个答案;

3)学生理解原文内容能力较差。如学生答题时不能紧扣“只知。不知。

这个句式做答,少部分学生答题时扣住了句式,但对原文内容扣的不紧,答题内容随意性较大;且有相当多的学生脱离了文本内容,答题时扯到个人学习、性格和对待国家大事态度上了;

4)部分学生写字不认真,乱涂乱画。

第16题情况分析:本小题考查记叙文阅读的理清文章线索,围绕线索概括关键词,由于不少学生根本读不懂,答案写的五花八门,全对人数约占五十分之一,填对一空的有百分之八十,填对两空的有百分之四十多一点。

第17小题:请你谈谈“手指的鲜血,给他们配上更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思索……”一句的理解。

参***:(2分)“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1分)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

(1分)

学生答题情况中,大多能从内容上和思想情感上来理解,内容上抓住“更加美好柔和”“无限思索”谈,笔墨或多或少,能沾上或切中一些与要点有关的言语,但思索方面还是引用原文“无限的思索”,没有拓展到对自然生命的思考;情感方面切中“敬畏感恩”的很少,大都写到是对土地的热爱,对母亲的怀念。

阅卷看,只有少数学生写到感谢小麦的馈赠,是对小麦的崇敬之情,让人增添无限思索,给了满分2分;多数学生只谈到“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思索”和“对小麦的喜爱、对土地的热爱、对母亲的怀念”,有此谈法的给1---1.5分;还有部分只略沾一方面,得0.5---1分;还有少部分从议**开头语段的作用来答或者空白,只有得0分了。

最终人均得分0.96分。

好在少部分学生能明确标注“从内容上”从“思想情感上”来理解,方法思路也算是明晰的了。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一 基本情况。人数 50人 优秀 11人合格 41人均分 83.88 最高分 110 袁晓华 最低分 31 房永强 二 试题特点。总分 120分由基础22分,阅读理解48分,写作50分三大板块构成。基础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积累和书写能力。其中基础部分第1小题根据...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二 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1 成绩分析。参考人数64人,平均分59.1,优秀率0,及格率61 2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偏易,能照顾大多数同学,特别是能够充分激起中下层水平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与中层生的差别。三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基础知识问题 尽管开卷...

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四 今后的教学对策。1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的要求这并不是不注重基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 产生物理知识的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 重视实验 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实验与知识的联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