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上 化学3《自然界的水》原声课堂

发布 2022-08-13 12:43:28 阅读 8789

自然界的水主讲人黄冈中学高级教师王学兵。

一、第三单元内容提要。

1.认识水的组成,认识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反应产物。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4.认识分子、原子的特征,并能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5.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7、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8、初步掌握过滤、蒸馏等混合物分离的实验操作技能。

9、了解水体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10、了解氢气的性质,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气。了解氢气的用途。

二、重点难点内容讲解 (一)水的组成。

实验3—1]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水的电解实验如下图: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1:2。

试管1的气体(与电源+极相连),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试管2的气体(与电源-极相连),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氢气难溶于水。

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这说明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

氢气的的验证方法: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如气体量少,可能发出爆鸣声,这是氢气。

二)单质和化合物举例学过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o[等都是单质。

化合物是指含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分类物质根据一种物质所含物质的种类不一样,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如果一个物质当中仅含有一种物质,那么就为纯净物,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即有多种物质,这样的物质就为混合物;

纯净物当中,又可以按照其中所含有的元素的种类不一样,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就是同种元素,也就是仅有一种元素,而化合物就有不同元素,也就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单质一定是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就是既是同种元素,而且还应该是纯净物,不能简单的认为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三)水的物理性质纯水(h[是无色、无嗅、清澈透明的液体。

自然界中的天然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四) 净化水的方法: 沉淀、吸附、过滤、蒸馏。

1.静置沉淀法: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吸附沉淀法: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如: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如下:

但是经过净化后的水虽然变澄清了,但所得的水仍然不是纯水。

3.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且无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靠紧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此处有**,详见附件。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且无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靠紧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4.蒸馏把相互溶解的液体物质,根据沸点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

操作要点1)加沸石防爆沸。 (2)装置要检查气密性。

3)沸腾不能太剧烈。 (4)开始馏出的液体弃去。

制取蒸馏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蒸馏水是纯度较高的水。

五)软水和硬水。

1.硬水: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形成一层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这样的水叫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如何鉴别软水、硬水?肥皂水加到软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到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很少,但有较多的浮渣。

4.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哪些麻烦?(1)洗衣服时,不但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长时间使衣服变硬。

2)锅炉用硬水形成锅垢,浪费燃料,使锅炉局部过热,引起变形,甚至引起**。

5.怎样使硬水软化: (1)加入化学试剂,除去钙、镁离子2)加热煮沸。

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方法可以使水不同程度地得到净化。

对于水的净化方法,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沉淀、蒸馏,综合运用上述四项操作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相反的。

六)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

地球表面积的3/4,地球又称为水球,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的美丽的水球,但大部分是海水,海水含盐量高,淡化海水成本高。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只占全球水储量的2.5%,其中大部分是难以利用的两极冰川与积雪。

2、水污染的成因: (1)、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

2)、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3)、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以上这些原因都造成的水体的污染,污染的水如饮用则对人体和动物产生巨大的损害。

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1)加强水质监测。

2)工业污水处理后达标再排放3)农业。

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七) 分子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质量为: 3×10[

1滴水大约有:167×10[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碘的扩散如下图:

过一段时间后,湿润的浸有淀粉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蓝。

碘使淀粉变为蓝色。利用碘的这个特性,可以鉴定碘的存在。

实验:氨水的挥发(如下图)

结果发现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b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

是由于c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a当中,溶入水以后,使酚酞液变红。

由于c被一个大烧杯所倒扣,因此氨分子不能运动到烧杯外壁,不能进入b 烧杯,所以不能使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以上两个实验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水在常温下的挥发,碘的扩散等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增大, 就是水受热蒸发快的原因。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为什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明显减小呢?

这是由于分子间相互穿插和相互作用所致。可知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如果分子间的空隙大,分子间作用力小,所占体积大,物质小呈气态,所以气态物质分子间的空隙大,而液态和固体物质的分子间空隙都很小。

那么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十)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

分子是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电解水,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呢?

水的蒸发仅是水分子运动而不断扩散到空气中,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

而水的分解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组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可用下图表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十一)氢气的性质、用途与制取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氢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所气体,极难溶于水,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气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氢气能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

如果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发生**,因此点燃氢气等可燃性前都要验纯。

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步骤: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原因:实验前:先灯后氢会**,实验后,先氢后灯会氧化。

氢气的用途:任何物质的用途可以联系它的性质。就像朽木不可雕也。是由于朽木的性质已经变。

了,所以不能用来雕刻,只能用硬木雕刻。那就说明任何物质都是性质决定用途,那么我们了解氢气的用途就可结合氢气的性质。

比如:氢气密度最小,可以充灌探空气球。利用氢气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可以作高能燃料;用于焊接、切割金属。

利用氢气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用作保护气。利用氢气和多种物质直接反应,可以作化工原料。

氢气的制取;(1)原理:锌(zn)+硫酸(h[ →硫酸锌(znso[氢气(h[

2)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类型。

三、中考链接例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你认为上述哪几点存在明显的不足。

(a)① b)② c)①②d)①②都正确说明:①在这个“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那么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以这一点就明显存在不足也就是说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全是原子构成的。

“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再利用其他的方法还是可以把它分为细小微粒。如:

核外电子和原子核 ,原子核也可以重新再分,那么由此可见,当时道尔顿提出的两个观点都存在明显不足。标准答案:(c)

例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提示: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考虑正确答案。

说明:比如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这个不对。比如:水分子和汞原子相比 ,汞原子大得多。

因此要说只能同种物质,对于不同的原子和分子没有比较的价值。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也是不对的,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是对的,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比如:稀有气体、金属都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这个也不对,分子和原子都有间隔,它的本质区别是存在的。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标准答案:d

例3、利用所学习过的氢气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实验室常利用石灰石(主要化学成份为caco[固体与稀盐酸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co[

又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请你依据上述信息来分析一下:

1)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时,应该选用下列哪套装置?为什么?它与你学过的哪种气体的发生装置类似?

1)(a)需要加热,是不对的。应选择装置(b)。 b)采用加入固体石灰石和盐酸溶液,从而发生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若想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下列哪种收集方法?为什么?

那么因为其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b)

2)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制取气体的物理性质,其中水溶解性决定了是否可采用排水取气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排水取气法;与空气的密度比决定是采用哪种排空气取气法,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可采用口向上排空气取气法。

例4(1)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选用的药品是( )和( )反应( )加热。标准答案:(1)稀硫酸锌粒不需要。

2)利用铁架台、试管、单孔塞、导气管组装发生装置制取氢气时,还存在一些缺限,请你指出这些缺限,并写出解决方法(可以用装置图表示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提供以下设计方案供参考。

2)不能随时加酸 ,不能随时停止反应,制取氢气比较少。

例5自然界中水污染主要来自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雨水和土壤接触。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a)① b)① c)① d)① 答案:(c)正确例6从人类长远的角度考虑,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a、煤 b、氢气 c、天然气 d、酒精分析: 煤、天然气、酒精等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

当它们不充分燃烧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而造成环境污染,且这些燃料有限,h[与它们相比较具有**广,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因此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答案:b

例7利用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前氧化铜cuo和玻璃管的总质量65.6克,实验后59.2克;

而氯化钙cacl[和u型管的总质量,实验之前100.8克,实验之后108.0克。

请你根据实验前后的实验数据确定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提示:这是一个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首先,我们必须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即有水生成。

然后,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组成和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但解本题时不能把它当做已知条件,要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确定未知物组成的方法。

先由反应物的变化推断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然后由氧化铜减轻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推断出生成的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

生成水的质量=108.0克-100.8克=7.2克生成的水。

氧的质量=65.6克-59.2克=6.

4克则生成水中氢的质量=7.2克-6.4克=0.

8克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0.8克:6.

4克=1:8

1)答案:氢气+氧气铜→铜+水,说明水是由氢气元素、氧元素组成。

九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

第四节自然界的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组成 2 学会过滤等操作。能力目标 通过电解水和氢气的燃烧实验的观察,学会归纳物质的组成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欲望。教学重点 过滤和蒸发中的操作要领。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的解释。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解释化学反应中分子 原子的变化。教学方法 实...

九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

填空题。1 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 填 变 或 不变 只是在改变,因而属于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 填 变 或 不变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得到气,负极得到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是,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反应,反应前后,改变,没有变。2 向用滤纸扎成的小白花上,喷洒酚酞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自然界的水

第一轮。课题 自然界的水。一 目标解读 1 水的组成及实验。2 分子 原子概念及其相关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3 水的分类 水的净化及其水资源污染。4 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二 要点回顾 1 水电解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体积比。质量比。结论 水是由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