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材分析。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刘志峰。
本章结构】一) 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化学,也初步了解了身边最常见的一些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制取途径。随着这些具体的化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会产生进一步**的欲望:这么多物质是怎么构成的呢?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之间有些性质千差万别,有些物质性质却很相似呢?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学生产生种种疑问,为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本章旨在带领学生进入奇妙无比的微观世界,学生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并发展**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因此,本章学习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也为后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燃料、金属以及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本章的特点是概念多且比较抽象,虽然涉及面广,但要求不高,通过本章学习,可使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二) 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本章共包括四个子课题,即微粒构成多样的化学物质、认识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1) 引导学生**课本p56绚丽多彩的物质**,使学生学习本章的积极性更加高昂,准备好**物质构成的奥秘。
2) 通过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多次稀释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
3) **钟罩内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微粒在不断运动;通过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变小;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的事实,让学生感知微粒之间有空隙。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直接告诉学生: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接着展示四幅彩图,分别介绍干冰、铜、氯化钠和金刚石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和它们的微观结构。
2)通过苯分子的真实**和氢气、水及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向学生介绍有关分子的初步知识。
3)通过水分解实验的微观图示引出另一种微粒——原子,接着介绍原子的发现,原子的内部构成情况,因为原子的实际质量运用起来极不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为有关化学式计算打下基础。
4)通过金属钠和氯气化合的过程微观图示引出第三种微粒——离子,并列表图示分子、原子和离子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让学生认识它们的特殊性质和它们的区别、联系。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 可以让学生交流熟悉的常见物质的用途,认识常见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 学习常见的元素及元素符号,引出元素的概念;根据纯净物中元素的种类,引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的依据。
3) 介绍地壳中、海水中、人体(生物体)和太阳(太空)中元素的分布和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 结合水、氧化铜的微观结构模型,让学生明白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2) 让学生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式,对简单物质的化学式加以命名。
3) 从量的角度深化对化学式的理解,对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些质量关系为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②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各物质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重点、难点】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存在空隙。
2、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3、学会运用有微观粒子的知识对生活中或化学变化中的有关现象,进行想象和推理。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认识c、h、o、n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特定的元素。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1、 能正确书写化学式,知道化学式的含义,并能进行命名。
2、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和元素的成分及其含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各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培养定量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1、 课时安排。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2课时。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课时。
课堂练习1课时。
第三节,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2课时。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3课时。
课堂练习1课时。
整理归纳1课时。
测试1课时。
2、 教法设想与建议。
1 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建议用多**展示绚丽多姿的各种物质(可增加一些**或实物展示),如:铜、铝、胆矾、石墨、金刚石、水晶、冰糖、汞、干冰等物质,启发学生**物质的结构。
学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稀释溶液,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补充学生实验:无色溶液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
引导学生回忆实验:氨气和***气体间的反应。
补充演示实验:固体碘的升华和凝集(凝华)。
然后,通过交流实验现象,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释。
还可以增加学生实验来估计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可以安排到第二课时完成)(已知:据测定,在你勉强能看到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每10ml的溶液中大约存在1000个高锰酸根离子)
目标:a利用简易可行的实验估算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
b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过程:a用镊子取出一块高锰酸钾晶体,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晶体线度,估计出晶体的体积,放入1号试管后加入10ml水,振荡,使晶体溶解,放在试管架上。
b从1号试管中取1ml高锰酸钾溶液,加入2号试管,加入9ml水,这样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来的1/10,依次放在试管架上。
c继续用上述方法稀释溶液,再使3号试管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号试管中的1/10,用对比的方法,稀释到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
d请你估计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并把你的想法和同学门一起交流。
评析:该活动使学生能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来估算微观粒子的大小,同时体会估算的重要性。
最后,讨论,p58页联想与启示中的问题。
第2课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第58页的活动**中的实验1:1-2分钟后,现象明显。(建议:若实验室通风不好的话由多人一组来完成,因为浓氨水的挥发性很强,同时做实验时,氨臭气味太浓。)
实验2:在酚酞溶液中可加入稀氨水,减少浓氨水的挥发。
可以补充学生实验:品红或红墨水或蓝墨水扩散。
也可补充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或溴蒸汽)的扩散。或香水的扩散(可让一学生把香水瓶盖打开,在教室走一圈,顿时香味扑鼻,学生会非常有兴致)
第59页的活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可以用水和酒精混合。建议用滴定管等细长型的玻璃管代替量筒,效果很是明显。
实验2:实验后联系讨论物理(生活)知识,油压千斤顶中的介质可否换成某种气体?
2 第二节,第1课时,分子、原子内容比较抽象,尽可能利用多**课件,将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行为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或者用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展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金刚石、氯化钠的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分子、原子、离子的真实存在。
第2课时,原子的构成、离子。
p65联想与启示,由汤姆生发现电子和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教师可以先介绍有关物理知识,如运动的带电微粒(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偏转情况(左手定则),再让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原子的中含有三种微粒从而的得出原子的构成情况。在展示几个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加深印象。
离子的形成过程建议教师用比喻的手法将电子得失比喻**的婚嫁,学生会在非常开心和愉快的情况之下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实际共用电子对的形成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也可用电子式图示得方法介绍电子对的形成过程来帮助学生想象和理解。
第3课时,原子的质量。
建议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过程由学生一步一步演算出来,这更利于学生理解,如m(碳)=1.993x10-26kg,m(氧)=2.657x10-26kg,m(碳)/12=1.
993x10-26kg/12= 1.66x10-27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993x10-26kg/1.
66x10-27kg=16。再求一下钠、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巩固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3 第三节,第1课时,元素与元素符号。
让学生先收集资料,将知道的元素、含该元素的物质、该元素的作用,填入第70页表3-2中,大家相互交流。然后,引出元素的概念,注意讨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符号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出现多次,故学生不陌生,但元素符号的含义要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如:h、2h的含义。另外,离子符号的书写学生有一定困难,建议降低难度:
初接触时只写一些简单离子符号,不要求一步到位,教复杂的离子符号可在以后教学中遇到时再教给学生。判断纯净物、混合物有些学生尚不熟练,再加上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学生会有困难,建议多加练习巩固。
第2课时,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
建议由学生查找资料,相互交流,教师作一些指导补充。也可以增加一些录像片段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增加学习的热情。
4 第四节,第1课时,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化合价。
化学式在前面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多次,难点是化合价的引出。建议:淡化化合价的概念,重点应在指导学生记忆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上。
第2课时,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命名。
建议:先写出一些化学式,标上化合价,让学生讨论**书写化学式的规律,得到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和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
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基础题 有答案
2017 2018 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基础题。一 选择题 共 20 小题 1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双氧水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 b 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 生活污水需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d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2 有关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 什么是声音 说课稿。单位 汨罗市李家塅中学。说课人 刘浪。时间 2009年10月12日。什么是声音 说课稿。汨罗市李家塅中学刘浪。各位评委 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 什么是声音 一 教材分析。一 教材的地位...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3.11.5 主备人上课时间 2013.11.12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3.学会识别卫星云图 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候。2.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