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内容标准。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单元复习。
了解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初步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学习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
知识与能力。
对本单元大知识框架有一个系统的整合,在水污染治理,水的人工净化以及物质的分类、性质、构成有一个全面地认识。
掌握对比、分类、归纳的学习方法,提升信息整合的能力。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增强环保意识。
学*科*z#xx#kzxxk]
zxxk]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学生已经学完了第二单元的课程,但是由于本单元知识涉及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而且微观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上可能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准备一堂复习课,教会学生怎么样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重点:物质的分离方法。
点难点难点:微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分析在突出重点的教法上,我采用归纳总结式的教学方法,对水净化延伸出来的三教学方种物质分离的方法,对比归纳,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举例,加深学生的印象。法及学在突破难点的学法上,主要采用练习提升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一类题型法的突破方法,这是解决微观知识难掌握、易忘记这一困难的很好的方法。
课前准备。复习阅读第二单元内容。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单元复习。
研究1:治理水塘的方案选择研究2:他们为什么敢喝生水?研究3:矿泉水与纯净水。
研究4:你知道如何配制溶液吗?研究5:水的性质和构成研究6:原子的构成。
本节课以情境导入→情境学习→宏观认知→微观认识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事情和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将知识分为六个小的研究课题,来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和整合,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置目的。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故事:
在2023年雅典奥运会的女子4×100米混合泳决赛后,罗雪娟一度晕倒甚至还出现了四肢抽搐的现象,经过后来医生的诊断,是由于低血糖引起的晕厥。问题:如果你在场,你应该对罗雪娟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呢?
展示:送120急救,输液,补充身体机能等。强调水是生命之源。
过渡:水对于我们的生命如此重要,可是当今的淡水资源却越来越缺乏。你知道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吗?展示:干涸的大地紧缺的水源被污染的水。
问题:怎样才能有效防止水污染呢?研究1:治理水塘的方案选择。
面对水塘的严重污染问题,有人建议:
a.建立拦污闸,对入水塘的水进行预先处理;b.将河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为活水;
c.恢复水塘中水生植物的种植,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并将植物茎、叶**,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
短期有效的方案是哪个?从长远的观点看,你最同意哪种方案?不同意有关方案的理由是什么?
过渡:但是以前的人们喝的都是压井水或者井水,这些水通常不煮沸喝了也不会拉肚子。为什么呢?研究2:他们为什么敢喝生水?
原来人们经常会在井里撒些明矾,并且在挖井的时候就在井底铺了一层厚厚的物质,你知道这层厚厚的物质是什么吗?它对水的净化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展示井的构造图。
井中预先铺设了沙子,沙子起到了过滤作用。介绍现代水净化器井水从何而来?
地下水又是从何而来?雨水可以直接喝吗?
还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可以把雨水转化为自来水?要得到医用的蒸馏水还需那些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哪一步?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哪一步?
蒸馏后得到的纯净水和矿泉水有什么区别?
表现出兴趣。
学生讨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有了解。
这一问题很简单,学生很容易回答。
学生表现出兴趣,开始讨论。可能不知道井中到底铺的是什么,可能认为是活性炭,要将学生引导到“过滤”这一作用。
地下水雨水不能。
沉降、过滤、
通过情景,引入“水是生命之源”这一话题,对学生进**感教育。
树立学生爱惜水,节约环保的意识。
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同时树立环保意识,渗透绿色化学概念。
通过井的构造让学生对水的净化有更深的认识。
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些。
展示:研究3:矿泉水与纯净水。
问题:矿泉水与纯净水有什么区别?
问题:如果不看标签,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分矿泉水和纯净水?
引导:我们可以从组成上去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宏观区别微观区别性质和特征联系实例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
适用范围。举例。
纯净物。混合物。
引导:我们可以用一些物理的方法去分离一些混合物。
研究4:你知道如何配制溶液吗?展示:介绍无土栽培问题:这些农作物和植物是生长在普通的水里的吗?
这些不是一般的“水”,而是溶解了多种溶质的溶液。无土栽培的作物就是从营养液中吸取养料和水分。
如果某农场想委托你配制50%的硝酸钾溶液1000g用于无土栽培。现有药品和仪器如下:硝酸钾固体、水、烧杯、天平、量筒(100ml、500ml、1000ml)、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你准备怎样着手配制呢?
研究5:水的性质和构成。
回顾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水分子的构成微观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区别。
研究6:原子的构成。
通过简单的练习讲解强化这部分知识。
杀菌、蒸馏杀菌蒸馏。
混合物,纯净物。
肥皂水。蒸发,看有没有剩余物质存在。
学生讨论填空,从微观上认识物质的分类。
学生讨论填空,用实际的举例来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状态的选择。
不是,水中还有一些营养物质。
计算、讨论、回答问题,但是平日可能没思考过这些问题,容易造成疏忽,同时复习了水的天然循环。
初步涉及物质分离的思想。
从微观上认识物质的分类,对学生今后物质分类的进一步学习会有帮助。
物质分离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应在复习课中打牢基础。
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基础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实验技能。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
练习、回答。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
通过简单练习复习这部分知识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结: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本质不变。
微观解释。化学性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子:基本性质电子。
原子原子核质子。
中子离子。物理性质性质。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化学物质。结构。
纯净物—水净水方法。
水污染及防治。
分类。混合物—混合物—溶液。
均一。特征稳定。
组成溶质。溶剂。
过蒸蒸滤发馏。
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练习作业。1“水,不久将成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危机。”治理黄河“母亲”水,是我们的研究课题之一。你认为下列项目中不符合治理目标的是。
a提高工厂污水处理系统b建立大面积溪水养殖基地。
c建造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d建立生产和生活固态垃圾处理系统。
2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消毒d配水。
3某灾区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b吸附沉淀c过滤d静置沉淀4进行过滤操作时,起引流作用的仪器是()
a玻璃棒b漏斗c滤纸d烧杯。
5下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酒b冰水c碘盐d食醋。
6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混合b食盐和白糖混合c食盐和泥沙混合d泥沙和水混合。
7下列粒子中,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b碳原子c氧原子d碳原子和氧原子8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没有。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则不是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则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102023年3月,美国铱星公司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发射卫星的数目与铱原子(i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恰当相等。下列关于铱原子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c、铱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7d、铱原子核内中子数为77
11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表示阳离子的是表示同种元素的是最外层为稳定结构的是___
abcd对学生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后记。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鲁教版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 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 过滤法。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2 学会分离液...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鲁教版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 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 过滤法。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2 学会分离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测试
第一次化学检测。一 选择题 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煤气燃烧 b 菜刀生锈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2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焰火表演b 霓虹灯表演 c 喷泉d 气球升空。3.小明在量取液体时,他首先将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