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

发布 2022-08-11 11:29:28 阅读 7549

教学内容。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学区中心校宁志鹏。

为便于教师更好地驾驭使用教材,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较好地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教育理念,我对粤科版精心打造的九年级化学溶液一章从三大方面(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来解读课标、剖析教材并**建议。

一、 解读课标。

课标要求是开发使用教材,从而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依据。本章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主要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水与常见的溶液”;其中部分内容属于一级主题“科学**”中的“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具体涉及到本章的课标要求是:

①认识溶解的现象;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③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④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⑤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⑥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⑦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⑧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⑨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⑩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 剖析教材。

我分别从本章“教材地位作用、教材编写特点、编写意图与体例、教材知识体系、教学重难点”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无论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或科学实验中,人们都离不开溶液。溶液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前面六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物质的溶液,为本章全面系统的学习溶液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既定性地明确了物质溶解的有关概念和特点,又定量地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知识,而且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好准备;也为学习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以及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分类中的“二、分散系及其分类”奠定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本章知识在课程标准中主要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水与常见的溶液”范畴。

内容安排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本章共四节,整章以溶液为主线,前三节中,第一节溶解与乳化是对溶液的初步定性认识,通过学生对溶液特征的宏观认识以及溶液形成过程的微观认识等感性认识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溶液、溶质、溶剂等科学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第二节物质溶解的量是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首先以观察活动的形式展开对物质溶解的限度的**,建立起对饱和溶液的较科学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量的标准,形成溶解度的概念。

第三节溶液浓稀的表示主要围绕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一主线进行学习,从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到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再到通过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体现对溶液定量的具体运用。整个一节内容的安排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四节结晶现象是在学习饱和溶液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基础上,来学习两种结晶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和蒸发结晶法。

这样安排教材具有逻辑性,学生温故能知新。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本章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溶液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在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如医疗上用的药品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家庭生活中使用的酒、食醋、糖水、盐水等都是水溶液。除正文外,在“知识视窗”、“检查站”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勤动手、善动脑,教材安排了8个观察活动、2个学生实验活动、5个讨论与交流。教材留有较多的空白,供学生实验、观察、思考后填写。

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教材中“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在学生实验活动中完成的,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3、教材编写意图与编排体例。

教材编写意图决定教材编排体例;反过来教材编排体例体现出教材编写意图。教材编写意图与编排体例是一石双鸟的辩证统一体。粤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的每一节内容编排体例板块一般包括:

①标题②要点提示③你知道吗④正文⑤讨论与交流⑥长话短说⑦观察活动⑧学生实验**⑨操作指引⑩调查活动实践活动知识视窗检查站习题等。下面我通过列表来说明编排体例的版块及其这样编写的意图。

4、教材知识体系。

定性。描述。

溶质。溶液的组成。

溶剂。定量。描述。溶。

液。溶质的溶解。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溶解现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有关溶解度曲线绘制及运用的**。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步骤和方法。

过滤和结晶的两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①判定溶质成分和溶解过程的热现象的**过程和方法。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与溶解度的变化关系。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三、 **建议。

1、教学建议。

①科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防止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②精心设计本单元的科学**活动,加强实验教学。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独**值,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课标要求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两个必做实验,使学生学会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重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③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④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融合各学科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⑤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评价建议。

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①评价角度多维化,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一般包括课堂作业、纸笔测验、课堂活动表现、面谈交流、建立学习档案等。④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邻人评价等。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①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做到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来做本章课标要求的两个必做实验,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活动。

提倡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可替代的化学试剂。从而培养学生资源利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及时总结学生学习的实践经验。教师应注意及时指导学生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水平,达到学生间资源共享。

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教师应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设计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溶液 教学设计。第七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1节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容液 溶质和溶剂。的概念,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 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依据从宏观判断浊液和溶液 3.常识性介绍溶液和浊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 难点 1.建...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 4结晶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7.4 结晶现象。教学目标。1.认识晶体及其形成过程。2.了解结晶现象。3.体验较大晶体的制作过程与方法。4.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晶体与结晶 混合物的分离。教学难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对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50 ml,下列操作...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练习

第七章阶段测试。一 选择题 10小题,共30分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 b.水 c.牛奶 d.汽水。2.用密度为1.08g cm3的浓硫酸与水配成10ml溶液,吸取上层溶液测得密度为1.08g cm3,如果吸取下层溶液测量密度,则数值为 a.大于1.08g cm3b.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