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a.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3.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4.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b.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品读细节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来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前人的追求中积累人生的经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二、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人生永远是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先哲在苦苦的思索人生的答案,在寻找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间的更迭,也没有湮没历史的声响,我们仍旧能听到尼采的呐喊、屈原的吟唱、曹操的慨叹人生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散文,那些生动而哲理的文字将引我们去领略勃兰兑斯的“高塔”人生。
师:边读课文边把你需要积累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师生共同解决生字词)
生1:作者用“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种场景来各自代表一类人的生活。我觉得这样的写法很形象也很巧妙。
生2:是的,作者把这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3:文章通篇好像都在**人生问题,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还没有读懂。师:
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我们的生活阅历也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但这不是我们阅读中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文章,深入**,就能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主题。为了扫清我们阅读的障碍,我们一起**几个问题,相信我们的努力困难一定会解决的。
师: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恰当。譬如我吧,从出生时起,一路的成长过程就好像爬台阶,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是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将来也一样。
生2:不仅我们这样,其实伟人、成功的人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然后就一步步向他们预想的成功的高塔攀登。
师:没错,接着谁再说说。
生1: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也许有些人会因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而放弃,就留下了人生的遗憾。
生2: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3:把人生比作高塔,我看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还有人生如梦,人生如歌,就比较诗意。
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都根据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谈了自己的理解,这很好。
师:其实这篇文章作者是把自己对人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用虚拟的四个场景传达出来的。这些情景是为说理而设的,下面我们就小组交流合作,然后代表发言描述这四个场景。
讨论过程略)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
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师:“高塔、地洞、广阔领域与工场”分别象征了几种不同的人生处境,置身于其。
中的人分别代表了现实生活中几种不同类型的人。虽然他们在思想、性格、情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甚至有时彼此之间会构成相互对立的两极,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我们不能做简单的是非评判,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根据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是自己热爱的,只要肯投入肯付出,就能有所收获。
师:那下面我们就分析这几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生1:攀登高塔,是从高度上说,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所有人,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
生2:虽然都是攀登,可是有人勇于攀登,他成功了;有人半途而废,他失败了。成功者的人生便充满辉煌;失败者的人生便黯然失色。这就使人类本来相同的命运却有着不同的色彩了。
生3:挖掘地洞,是从深度上说,指向科学家,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
“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他们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生4:我认为,登塔者与掘洞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登塔者是大多数的人,掘洞者是少数的“一些人”。
两者的人生模式不同:向上攀登是登塔者的生活姿态,虽然“达到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虽然“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而他也就消失了”,但他依然会攀登下去,虽然攀登的过程中,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但“一个人一年还要登上一级”。掘洞者一生中孜孜不倦的追求则是向下探索,他们走进地洞,“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
掘洞者在向下探索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入地下”,乐此不疲地“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师:这个问题说的好,大家还可以进一步的挖掘,两者还有什么不同?生5:
两者的行走进程不一样:登塔人最初的起步是容易的,不过很慢,视野所及的范围看到的是生活的新奇以及这种新奇感所带来的愉悦感,但越往上走就越难,想加速是不可能做到的。掘洞人的起步却不容易,能进去的只是一些人,但随着他们的越来越深入地下,他们眼前的世界就会越来越令人痴迷,使其忘我的投入其中。
生6:我发现了,他们的生活重心也不一样:前者在精神领域走得不深,后者的生活重心几乎全部倾注于精神领域,在他们眼中,精神要比生命的物质重要得多。
生与死之间,他们选择用死来换存生时创造的智慧与精彩,所以在死神临近时,阿基米德的最终要求是:
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而不是“我要继续活着”。
生7:其实这样的人还有爱因斯坦、诺贝尔、牛顿、尼采等等。他们宁静的心灵只潜心于他们的事业,使他们忽视这个世界的喧嚣。
生8:我觉得,远征广阔领域,是从广度上说,指向政治家、军事家,他们是“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征服、攫取、控制、占据是他们人生中的主导思想与行为,他们“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
生9:比如拿破仑,向外征服是他人生的奋斗姿态,其人生乐趣就是获取权力,以征服他人的方式来确认自我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生10:恺撒大帝也一样,几年内,它征服了周围诸民族,控制了从亚平宁山脉到海岸的整个拉丁平原。战斗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让他威震四邻、所向披靡。
生11:成吉思汗也是这样的人,我很佩服他戎马征战的一生,缔造了东方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奇迹。但他西征就像是一场天灾、一场浩劫,尤其征战南高加索和里海草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生12:他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缩短了地球的距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师:成吉思汗在统一中国北方,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做出了贡献。作为一名目光远大、具有宏韬伟略的政治家,作为一位制军严明、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和复仇天神,他所建立的赫赫业绩,对于蒙古人来说,是空前绝后的。
关于他的西征史学界也褒贬不一,这个问题有兴趣你们可以和历史老师一起去**。
师:拿破仑、恺撒大帝以及成吉思汗,如果他们在人生追求的过程中,能克服人性中恶的一面,也许历史不是今天的样子。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历史人物对课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诠释,这表明了你们能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经过观察、体验,感悟,思考真正的理解了作者的观点。
师:下面我们接着来分析第四个场景。
生1:劳作于工场,是从琐碎却有益上面说的,指向普通劳动者,如技术工人等,工场对他们来说就已经够大了,他们相信在工场中他们就能做出有益的事情,对工场以外的世界不做过多的关注,就连他们的变老也是在不知不觉中。
生2: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生3:从他们的分析概括中,我感觉到作者是在赞扬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师:刚才大家分析讨论了这么多,我想你们已经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师:其实文中还有一些句子比较有哲理,把你们认为好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大家说一说。
生1:我觉得“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这话说的好。
我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师:对这句话还有同学要谈谈吗?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生3:我觉得“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句话有哲理。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却不会改变。
生4:我有一句话不明白,“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师:他发现了问题,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生5:我认为,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6: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师:很好,大家接着说。
生7: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我的工作忘记了时间,所以好像延长了。生8:
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师:这些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师:人生是一种姿态,人生更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智慧中积累经验,指导我们的人生。
学完了这篇文章你一定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就用一句你最喜欢的人生格言来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生1: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意义的人生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样的人生才不会腐朽。生2: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我的理解是:人生的路在自己脚下,人生的命运也同样在自己手中。
生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生命的质量,在于你为人类贡献了多少。
生4: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1.续写第。
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多彩的人生。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九年级语文人生教案
12 人生。从容说课。人生 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它以 高塔 地洞 广阔领域 和 工场 为喻,从不同的角度 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
九年级语文人生备课
备课资料课文补遗关于勃兰克斯。流亡者。文学与流亡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家与流亡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丹麦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巨著 19世纪文学主流 开篇便是 流亡文学 他对在卢梭启发下产生的法国流亡文学及其代表作家,如夏多布里安 勒奈 史南古 诺底叶 斯塔尔夫人等都给予高度的评价。勃兰克斯这样写道...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人生
12 人生。课程目标。1.熟读全文,注意读出文中几类人的特点。2.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重点难点。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