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案 1 3走进实验室

发布 2022-07-28 07:37:28 阅读 1065

1、基础知识

1. 学习化学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进入这个场所,一定要遵守特别要注意___

2.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集气瓶⑤酒精灯⑥胶头滴管⑦漏斗⑧铁架台⑨试管夹⑩玻璃棒;请将对应的仪器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取一定体积的液体___

2)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

3)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___

4)给物质加热时需用___

5)少量试剂反应时需用___

6)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需用___

3.实验室取用药品的规则:

1)三不。2)节约的原则:没有说明用量:固体___液体___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___又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___中。

4.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块状的固体可用___往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为了避免药品粘在管口和管壁,先使试管___再把装有药品的___或___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5. 取用液体药品,应先拿下瓶塞,__在桌面上。为防止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___拿起试剂瓶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瓶口要___试管口,使液体___试管,注意倒完液体后,应立即___把试剂瓶___

2、重难点分析。

1.化学实验常见仪器及使用:

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能够间接加热的及需要垫上石棉网上加热的有:烧杯、烧瓶;不能用来加热的仪器主要有:水槽、集气瓶、试剂瓶、量筒等。

例1】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2.药品的取用。

1).取用三原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l~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2.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应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方法: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目的是防止药品沾在管口或管壁上。

2)液体药品的取用。

较多量:倾倒法:液体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取用细口瓶中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子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倒完液体,应立即盖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较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注意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于容器口的正上方。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乳头;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温馨提示】1.闻气体气味的时候,应用手轻轻在容器口扇动,使极其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防止因未知药品性质而吸入中毒;

2.块状固体的取用的操作可归纳为:一横、二放、三慢送;粉末状固体的取用的操作可归纳为:一倾斜、二送入、三直立。

例2】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a.用药匙取用粉末 b.用纸槽取用粉末 c.倾倒液体d.取用块状固体。

例3】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

a. 滴管伸入试管中,竖直滴加 b. 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

c. 滴管口斜靠在试管壁滴加 d. 滴管水平向试管中滴加。

3.量筒的使用。

取用一定量,用量筒:a.量筒应放平稳,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大;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小。

例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 小于6 ml b. 大于6 mlc. 等于6 ml d. 无法确定范围。

3、中考题精选。

1、下列常用仪器中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烧瓶 d.锥形瓶。

4、专项训练。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常用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锥形瓶。

2.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称量nacl质量 c.闻气体气味 d.读取液体体积。

3.下列实验时取用药品的想法和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按照老师的要求取用。

b.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

c.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取用药品越多越好。

d.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1 ml~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4.若取45ml蒸馏水,除了量筒还需用到的仪器应是( )

a. 试管 b.试管夹c. 烧杯 d. 胶头滴管。

5.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进行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填序号,下同)

(2)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3)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时,需要用量筒和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二)能力提升。

1.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椎形瓶 b.胶头滴管 c.铁夹台 d.封液漏斗。

2.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3.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要用水冲洗干净再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

其中( )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③正确 d. 全部错误。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扔掉 b. 凑到容器口药品的气味。

c. 无腐蚀性的药品可用手直接取 d. 倾倒液体时,标签对着手心。

7. 将试剂瓶中的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应选用的仪器是。

a. 镊子 b. 药匙c. 胶头滴管 d. 量筒

8.在做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请你根据实验操作要求填写:

1)在闻药品气味时,应该。

2)在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时,取用固体的量为___液体的量为___

9.指出右图所示倾倒盐酸的操作中的主要错误。

10.简要写出下列各项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2)使用天平称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3)将金属块(如锌粒)直接投入口朝上且直立的试管中。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课时)1、基础知识:

1.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应该用酒精灯的___加热。

2.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___试管受热时先___然后再。

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___角,受热时,先使试管___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___加热,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___

3.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的操作。

4.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将导管的一端放在___如果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说明装置气密性___

5.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___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2、重难点分析:

1.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外焰加热。

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能小于容积的1/4,不超过酒精灯容积2/3;

点燃时应用火柴,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灾;

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万一不小心碰到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抹布扑灭即可。

2)固体的加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3)液体的加热。

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

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前要先进行预热,以防止局部受热不均造成危险,然后加热液体;

液体接近沸腾时,为防止液体飞溅,可不断地上下移动试管。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进入化学实验室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注意 要遵守实验规则,注意安全。认识常见仪器。一 药品的取用。1.三不 原则 2.节约原则 3.处理原则 1.固体药品的取用 通常保存在。取用密度大或块状固体 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用粉末状固...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2.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基本操作。3.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教学准备 试管 镊子 药匙 量筒 酒精灯 试管夹 试管刷 大理石 碳酸钠 稀盐酸 硝酸银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1 化学实验室规则。二。实验室注意事项。三 ...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题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 教学目标。1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 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 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根据所要 的目的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