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
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个部分组成。
2.本节是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具体说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与机械能相比,内能不直观、更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
教材应用学生已有的机械能知识作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水平。3.教科书从炙热的铁水和冰冷的冰块都有内能,说明了内能的普遍性。
教学目标。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仍有一定的难度,内能的改变方法要多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具和学具。
1.多**课件;
2.足球、弹簧、冰块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水、橡胶管、两用气筒等。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复习提问。
师生活动。什么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叫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单位是什么?
导: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多**展示教学目标1。
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第1段。
多****运动员头顶飞来的足球与足球运动的**。演示:两同学用力拉、压弹簧。
目的复习相关知识。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课时2课时。
引入课题。一、内能1.定义。
2.单位。通过复习动能和势能学习分子动能和。
思:运动的物体具有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分子势动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能,从而。
理解物体。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
的内能。阅读课本第7页第2段。
议:构成物体的分子,其热运动的___与的总和,叫做___的内能。
展: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
体的内能。2.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各种形式能单位都是焦耳。
阅读课本第7页第3段。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内能的大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
2.热量。3.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
4.做功与内能的改变。
思:1.飞在空中的足球,离开地面,具有能;足球在空中飞行,还具有能。
飞在空中的足球具有内能吗?为什么?2.
静止在地面的足球,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为零?它的内能为零吗?为什么?
展示铁水与冰山的**。
思、议:铁水具有内能吗?为什么?
冰山呢?是否也具有内能?为什么?
展、评:1.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思、议:
1.一杯热和一杯冷水,谁的内能大?2.
一杯冷水和一桶冷水,谁的内能大?3.铁水的内能一定比冰山的内能大吗?
展、评: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议:物体温度不变时内能一定不变吗?冰化成水时内能如何变化?检:1.以下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b.0℃的冰水没有内能。
c.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d.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300g25℃的水的内能比200g25℃的内能___填“大”或“小”);300g25℃的水的内能比300g20℃的水的内能___填“大”或“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块放入炭火中温度由20℃升到80℃,其机械能变大b.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快速运动,其内能增大c.一个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d.一个物体可以没能内能,但一有机械能。
导:冬天手冷时,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手暖和(温度升高)?阅读课本第8面正文段内容。
思、议: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理解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
什么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什么?
4.物体吸收热量是内能放出热量时内能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
展、评: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温度不同(存在温差)。
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所以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4.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思:你知道哪些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导:1.烤烤手让手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搓搓手呢?2.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思、议:1.观察课本图13.2-4,图示的情形说明摩擦可以产生热,这部分内能是**来的呢?
2.演示课本第9页演示1。通过什么途径增加了玻璃筒的内能?展、评: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思:弯折铁丝时,通过___途径使铁丝的内能___演示课本第9页演示2。
思、议:1.塞子跳起来时,__对___做了功?2.瓶内出现白雾,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现象?瓶内气体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
举例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不同。
学习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学习热传递发生的条件、热量及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举例了解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化?瓶内气体的怎样改变?
展、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检:1.下列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是()a.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b.锯木头,锯条变得烫手。
c.上膛的**将子弟射出d.冬天把手放在炉子旁取暖2.在物理学中,“热”是个多义词,下列四句话中的“热”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1)天气真热2)摩擦生热3)物体放热4)电炉很热3.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比冷水含有热量多。
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有的热量多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热量越多d.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巩固、拓展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展示学习成果,整理知识网络。
布置作业(练)1.课堂练习:课本第1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题,补充练习。2.课下检测:“高效通”第2节内能。
板书设计第2节内能。
一、内能。1.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内能。
4.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和做功是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 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3 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4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二 过程与方法。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内能热量》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 教材内容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内能和热量,重点是内能 热量的概念 确定的依据是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物理的有用观,由于教材知识比拟抽象加之学生相关知识甚少,所以确立的教学知识难点是内能 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内能概念,...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篇一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 内能 教学设计 13.2 内能 教学设计12345 篇二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 做功 热传递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 内能以及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