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13 2内能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8-01 00:33:28 阅读 3293

13.2内能(二)

教材分析。内能》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前面所学《分子热运动》的延伸,又为后面其他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性实验让学生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注重科学**的新课程理念。由于本章的知识都是围绕内能展开的,所以内能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者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多**课件以及课堂实验的方法向学生生动形象的介绍本节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情景互动 1(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配合老师完成)

假设在寒冷的冬天早晨,你在户外,手冻得冰冷,现在要让你的手热起来,你会怎么做?

情景互动 2

假如你在家里,你又有哪些方法让你的手热起来?请把方法写在卡纸上,请小组代表上来贴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与热传递。

二、进行新课。

活动一:做功。

实验1:外界对物体做功。

通过“搓手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并分析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9演示实验1,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压缩气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并分析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归纳得出结论1: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实验2:物体对外界做功。

**课本p9演示实验2的**,思考以下问题:

1、橡皮塞为什么会跳起?

2、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3、能量如何转化?

4、白雾是什么?怎么形成的?

5、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

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归纳得出结论2:物体对外界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少。

由以上两个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活动二:热传递。

自学课本p8页内容,构建热传递的知识网络简图,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后组内同学相互交流评价。

构建知识网络图,提升学习能力。

三、小结(板书)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2、热传递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达标检测。1、指出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a.冷天用热水取热,人体感到热和

b.密封的空气被压缩时温度变高。

c.火炉上烤饼子,饼子变热

d.用挫刀挫铁块,铁块变热。

e.把火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变凉下来。

2、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气筒发烫

b.放进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

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3、能力提升:

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人教版九年级13 2《内能》教学设计

13.2 内能 教学设计。主编人 审核人授课人使用时间 1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 了解热量的概念,以及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 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以及生活中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1 通过演示实验,改变内能的方法 2 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1 通过 ...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 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3 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4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二 过程与方法。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内能热量》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 教材内容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内能和热量,重点是内能 热量的概念 确定的依据是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物理的有用观,由于教材知识比拟抽象加之学生相关知识甚少,所以确立的教学知识难点是内能 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内能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