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
本课教材由例1、做一做和练习一组成。例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课本的长、宽和厚,引出当测量的长度不是厘米时要用到新知识“毫米”。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并在测量过程中通过数尺子上1厘米刻度之间的小格,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厘米=10毫米,并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在掌握进率后着重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举例,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教材还安排了3道练习。
从例题到练习的编排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增强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为此,我确定了本科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选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过程与方法:经历物体估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情感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建立毫米的长度概念。
3.通过古一古,测一侧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二、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原则。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感知长度单位的区别和联系。鉴于这节课的特点,采用实物演示、多**教学等有效手段,加以引导,辅以直观演示;为学生设置悬念,利用知识的迁移,由浅入深,层层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力争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初步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去发现并构建新的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倾诉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设计思路。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操作性较强的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操作基础上建立测量的知识。
一)合作探索,认识新知。
1、小组合作估测。
1)让学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先认识一下书本的长、宽、高。
2)先自己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3)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估测的结果。
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测量也有接触。这样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材料,这也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重要的切入点。让学生先估计再讨论,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的空间,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认识“毫米”
1)用尺量,验证估测。
师:到底谁估测的比较准确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学生活动经历用尺量课本的长宽或厚的过程。)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反馈时发现测量的结果不到整厘米,从而引出并教学比厘米要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并教学几厘米几毫米的读写法。
从猜测到验证是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这为学生发现问题、**问题创造了条件。
经过测量和反馈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长度单位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对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现实的认识。
二)深入**、认识进率。
1、在尺子上找毫米(让学生明白两个小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
2、把找到的1毫米画下来。
3、试着在0刻度到1刻度之间找找毫米,发现10毫米=1厘米。
4、在其他刻度之间找毫米,巩固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5、进行简单的换算。
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认识毫米之后,指导学生在尺子上找毫米,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三)毫米的概念,形成表象。
1、想象1毫米。
让学生想象一下1毫米的长度。
2、用手比划1毫米。
把认为的长度用手比划一下,再接着通过尺子,比划1毫米的正确长度。
3、找找生活中长约1毫米的事物。
问: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宽或是厚大约是1毫米的?
指导学生西先在学具中找1毫米,再在身边的事物找1毫米。
4、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事物。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测量什么事物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
1毫米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让学生用手比划、举一些生活中是1毫米的东西,让学生熟悉生活中感知比较抽象的概念,形成表象。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接着就让学生用数学,说说生活中测量什么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练习。
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提升,让学生学有所用。
1、p3做一做。
这题练习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巩固对几厘米几毫米的读写法。
2、填上合适的单位。(铅笔芯的粗、黑板的宽、认的身高)
设计了紧贴生活的练习,在让学生掌握各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用外,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练习一第2题和第3题中的前两题。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长度,从而确定是否是正方形,再通过量一量的方法验证。这样通过估测到验证不仅巩固测量的方法,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的具体操作、自主探索中完成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习知识,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比较抽象的内容。
分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和毫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
本课教材由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组成。例2是通过学生估计、测量和讨论课桌的长度,引出“分米”,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在测量、交流中,借助尺子使学生知道10厘米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探索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接着教材安排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做一做是让学生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最后教材安排练习一,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次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选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知道分米与厘米和分米与米的进率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换算,2.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二、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原则。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感知长度单位的区别和联系。鉴于这节课的特点,采用实物演示、多**教学等有效手段,加以引导,辅以直观演示;为学生设置悬念,利用知识的迁移,由浅入深,层层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力争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初步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去发现并构建新的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倾诉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设计思路。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由于分米在实际生活应用的较少,因此我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说说已学的长度单位,并说说他们之间的进率。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2、说说自己对分米的理解。
让学生说说对分米已有的了解,不管是对是错,让学生畅所欲言。
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快,遗忘也快,所以在学习新的长度单位以前复习旧知是必要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在引出分米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分米已有的知识,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二)认识分米。
标准》中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根据学生的认识教学分米的知识。
师:你对分米有些什么样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分米是个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2、学习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进率。
师:大家觉得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有的学生已经对分米有的一定的认识,有的学生还不知道,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利用基础较好的学生直接引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10厘米=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分米。
厘米-10厘米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数10个1厘米的方法找到1分米,还可以通过两个刻度之间相减的方法找到1分米,如厘米)=1分米)。
这个设计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学生猜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利用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全体学生认识新知。
3、动手操作,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用手比划一下在尺子上找到了1分米。
2)找找生活中长度约1分米的事物。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于是在这里我并不是让学生记住1分米的长度,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1分米的概念,形成表象。
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一 说课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二 分析教材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长 说课稿。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周长 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 周长 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 树叶 国旗 钟面等实物和五...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长 说课稿。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周长 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 周长 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 树叶 国旗 钟面等实物和五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