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食物链。
一、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基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中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则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获得“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的学习实效。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和1个设计方案。第一个是“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通过卡片“接龙”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第二个活动是“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的食谱,引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
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三个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林病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少、形象思维能力弱,利用**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符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合作意识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卡片“接龙”游戏,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符合初一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特点。3.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4.认识什么是生物防治。
5.通过分组活动,学生尝试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6.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林病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7.确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四、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建立食物链的概念。2.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五、教学策略。
以“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为线索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逐一实现教学目标。在“做中学”板块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卡片接龙”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食物链,认识食物链的一般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食物链。在“学中用”板块中,引导学生以午餐食谱为分析素材,应用已学知识,书写出含人在内的食物链中,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在“用中思”板块,简要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分析,渗透利用食物链知识造福人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教育。
在每个板块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入手,确立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活动验证,体悟科学**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同步学习到科学**能力。六、教学过程板块一:“做中学”
1.导入新课。
1)教师**动画片段:螳螂捕蝉(学生**)。
故事情节: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的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
2)谈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来说一说。
3)问题:大家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非常了解,但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例子反映了生物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答:吃与被吃)。点评:
以通俗易懂的成语和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食物链;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发现要**的问题。
2.提出“做中学”的问题——分析农田中的生物。
1)问题展开: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产生的联系是很容易看到的。你还能举例吗?
(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植物、昆虫、鸟和其它生物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点评:
联系生活实例,汇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
2)谈话:(多**展示**:青草、蚱蜢、青蛙、蛇、鸡、鹰)这些生物大家认识吗?
怎样利用食物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你会怎么做?(想想看,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卡片、线、缝衣针等材料,按照一定的食物关系顺序把卡片串连起来。
)点评:
展示具体事例和活动素材,引发**任务,形成任务驱动。
3)“卡片接龙”活动: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认真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可以是一个同学写名称,另一个同学排好吃与被吃的顺序,被吃的生物排在前,吃它的生物排在后,最后再用线将卡片串起来,比一比哪个小组串得多。也可以鼓励创新,采用其他方法,如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相互牵绳的方法。)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理清各种生物的食物联系;引导学生利用活动材料做一做,为构建食物链概念做好形象化的模型。
4)模型展示,建立“食物链”概念: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模型展示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模型,从这些卡片接龙模型中,大家能看出什么道理吗?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什么形状?);并指导学生将卡片接龙记录书写下来,用“→”表示捕食关系,写到最后一种生物才叫完整。
再将学生书写的结果进行展示汇报,如青草→鸡→鹰等;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像这6种生物那样,彼此间串联起来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从而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点评:展示模型,以卡片链条联想抽象名词“食物链”,加深对“食物链”环环相扣的结构特点的认识。
5)质疑与归纳:教师要求学生继续观察所连的食物链,看看食物链通常有几个环节?位于不同环节的动物所吃食物有何不同?比较这几条食物链,你还发现了哪些共性问题?学。
生通过观察得出食物链一般3-5环节;通过查阅信息库,知道动物的食性分三类;通过讨论归纳出食物链一般所具有的特点。点评:
认识食物链的基本组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用自己的话归纳食物链的共同规律。板块二:“学中用”
1.提出**应用的问题:教师利用多**展示午餐情景。配以字幕:民以食为天,食物何处来?同学们能用学到的食物链知识来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2.“追本溯源”解决问题——分析食谱中的生物。
1)选食谱:教师要求学生列出某一顿午餐吃过的各种食物。
2)分类列表:启发学生分类思考其中哪些食物**于植物?哪些**于动物?
植物类。米饭——水稻植物油——油菜。
3)发现“食物链”:指导学生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并展示交流。点评:
从现成的食物开始去寻找它的本源。这个“追本溯源”的过程,正是教师启发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培养分析应用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条条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板块三:“用中思”
1.列举正方事例:教师通过多**展示如: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鸭、藕田养泥鳅等事例,想一想这些生态农业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列举反方事例:列举当地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捕食青蛙、捕食蛇、捕食鸟等事例,想一想这样一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3.发表你的思考: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得到的启发,最终教师要小结引导到保护食物链、保护动物上来。点评:
鸡蛋——鸡黑鱼。动物类。
通过正方事例,让学生懂得要利用食物链的知识造福人类;通过反方事例,让学生初步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为下节课食物网的学习做了铺垫。无论正反事例,都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板块思:
“学与用”
1.“森林医生”、“农田卫士”分析:利用食物链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生物防治概念。
2.设计生物防治方案“注意选择有效的天敌,并充分考虑天敌的饲养、放飞时间和方法、天敌的**等问题。作业。
1.课本diy:寻找食物链。
2.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包含的食物链。
3.将本节课做的“食物链”模型保存好,下节课学习还要利用。
板书设计:第1节食物链。
七年级生物上册《食物链》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 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会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2 培养学生 食物链的兴趣。教学方法 游戏活动 讨论。...
年七年级生物《食物链》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让学生学习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3.能画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教学重点 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联系。教学难点 分析食物网...
七年级生物 食物链课堂习题
食物链 课堂练习题。一 选择题。1 在一条食物链中,通常包括 a.1 2个环节b.2 3个环节c.3 4个环节d.3 5个环节。2 下列食物链中表达正确的是 a.青蛙 田鼠 蛇 鹰b.兔 青草 鹰 狐c.油菜 菜青虫 鸡 鹰d.青草 青蛙 蛇 鹰。3 下列各组生物中,通常位于食物链第二个环节的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