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反思

发布 2022-07-20 17:36:28 阅读 1929

、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

无边丝雨细如。

”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

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我再次把一节不完整的诗歌展示给学生,这是《秋天》一诗的第一节,其中每一句话均被我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学以至用,及时巩固:

如果说第一节诗歌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品读诗歌的话,那么后面的环节则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教师在第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引导学生逐渐明确了品读语言的一些方法,那么剩下的两节诗歌则可以交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自主体味了。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学生们独立地完成了对下两节诗歌的品读,老师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友情援助,适时点拨的作用。

品味推敲诗歌的语言不但可以用于诗歌的赏析上,也可以运用于诗歌的写作当中。因此在“读诗”、“品诗”的环节之后,我又设置了一个“写诗”的环节。我第三次给学生展示了又一首不完整的诗歌。

请大家在结合上下文营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细细推敲之后,把诗句填写完整。学生们通仔细斟酌,反复修改,最后完成的作品颇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我认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以至用,是使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练来熟练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老师可以马上从学生的练习中了解他们方法掌握的程度,及时予以调整和帮助。

品诗的方法诸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的。而且诗歌强调主观感受,品味语言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它也可以帮助读诗人逐渐养成体验美、发现美的习惯。诗歌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

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陶行知说:“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我希望当学生学习了《秋天》这个“点”之后,应该能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能主动地去阅读并能较深刻地理解现代诗歌。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一个“。”而应该是更多的“?”和“……它可以把我和我的学生们引向更广袤的语文天地!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反思(2)

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品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将诗中画面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时在设计课时,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来降低难度,也就是在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出示多**课件,根据极简单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在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降低难度的方法确实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也迸发了许多灵动的火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片断。

但就总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这种直观的形式,而对于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渔家、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我在这一节课上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总觉得这课的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没有真正活起来。

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

一年级 秋天 教学反思。一年级 秋天 教学反思范文 通用6篇 一年级 秋天 教学反思1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是秋季,所以也就特别喜欢 秋天 这首诗歌。这首诗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 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

年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果园教学反思浙教版

感悟 通过 秋天的果园 的教学,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需好好养成,尤其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倾听他人发言及答题,这样能使整个课堂不浮躁,毕竟活跃的课堂不等于高质量的课堂。而且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有助于孩子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本节课奖励的方式 方法颇多,也应用得较娴熟。这得...

一年级语文上册寻找秋天1教学反思北京版

寻找秋天。秋天是美丽的,在学本课时,我从兴趣入手,和同学们上了一节愉快的课。首先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而知识面也比较窄,记忆力 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 考察 参观 实践,但由于时间 地理条件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