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黄东海。
一、选择(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c 1、国学大师陈寅恪出生于庚寅年,其祖父陈宝箴在光绪年间官至湖南巡抚,积极支持变法。根据有关知识推断,陈寅恪出生于( )
a.2023年 b.2023年 c.2023年 d.2023年。
a 2、明初,**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这一措施
a.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b.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d 3、《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c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绕地球一周回到欧洲,这一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言论,最为合理的是( )
甲说:这太夸张了,帆船根本不能越洋,而英国的汽船他们根本买不起。
乙说:这不可能,茫茫大海,一望无际,根本辨不清方向。
丙说:这有可能,据说是王室拨款资助他们远洋航行的。
丁说:这是真的,因为葡萄牙国王亲自迎接他们胜利归来。
a.甲 b.乙 c.丙 d.丁。
a 5、《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
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b 6、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d 7、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
”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凋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a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bcd.①③
a 9、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礼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b 10、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德国人介绍了他的生活情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他经常乘坐飞机外出旅游。
c.他的家安装了电灯 d.**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b 11、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202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202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d 1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被称为学习历史的金钥匙。某班同学对中国的“百家争鸣”和欧洲的文艺复兴进行了**比较,他们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发生在社会大转型时期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
c.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代表了相同的生产。
二、非选择题(13题37分,14题15分,计52分)
年是中华**成立100周年,中华**的成立对我国向近代社会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倾覆满洲****,巩固中华**,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既倒’国内无变乱,**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就任中华**临时**大**的誓词中体现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成立在当时的重要意义。(12分)
主要观点: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服务,为民谋幸福,巩固**,让**屹立于世界。
重要意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建立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是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有利于民族团结。
材料二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趣旨》(2023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初年“产业革命”出现的政治环境。(6分)
清**被推翻,中华**刚建立。一切百废待兴,为建立新型社会,各产业革命者就把握机会,相互竞争得以生存,便产生了“产业革命”。
3)通过**初年的产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对比,分析其对各自经济结构的影响有何异同。(12分)
同: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异:**初年的产业革命最终在袁世凯的残酷镇压下,随着二次革命失败了。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实际上却没有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成功了。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资本主义力量增强;为欧洲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其后来掠夺殖民地提供了动力。
14、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棉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縣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赋的均衡。
——周**《北宋方田均税》
材料二 2023年7月,**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交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
**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缴纳。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6分)
目的:增加**收入;均衡税负;减轻农民负担,缓解阶级矛盾。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
特点:土地所有者按土地**的固定比例纳税;一律用现金(或货币)缴税;正税与附加税结合。
影响: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原料和市场;加速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长泾中学2019届高三数学暑假作业
一 填空题。1 已知集合a b 且,则实数a的值是 2 已知复数满足 其中i为虚数单位 则复数的模是。3 设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为d,在区域d内随机取一个点,则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概率是 4 以如图所示伪 根据以上伪 则。5 已知,且,则 6 椭圆的右焦点为,右准线为,若过点且垂直于轴的弦...
2019届高三暑假作业再版
一 单项选择题 历史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 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信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 新航路的开辟问题。b 由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问题。c 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的问题。d 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解析c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对外 路...
2019届高三暑假作业 语文 一
第 卷 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 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拓 t 片炽 ch 热美人坯 p 敷衍塞 s 责。b 塑 s 造梵 f n 文花骨 g 朵胼手胝 d 足。c 锁钥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