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5单元第24课

发布 2022-07-19 16:38:28 阅读 2427

第五单元第24课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 )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 )落,在椭( )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2.找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行驶畅谈感受可望而不可及。

b.氧气探险慑像一叶孤舟。

c.装置宇宙海滩遥遥在望。

d.颗粒故障篮天昂首挺立。

3.选词填空。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 (访问拜访登上)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2)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 (出发进攻进军)的指令。

3)第**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 (奔飞跑)去。

4)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 (浮悬挂)在飞船的上方。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b.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c.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d.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5.请你参加“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

1)【记佳句】古诗词常常写“月”,如“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连续诗句。

答: 2)【说文化】假如让你做这次活动的主持人,那么请为这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

答: 3)【看新闻】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

据**电视台报道,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日前表示,2024年将是中国航天一个高密度的发射年,计划完成16次发射,将20枚航天器送入太空。主要代表是“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的载人交会对接。还有探月工程的“嫦娥”三号要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

答: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2050,地球客满?

人口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而涓流足以汇成江海!到2024年,人类人口终于跨过了10亿这个关口。而两个世纪后,地球人口已逼近70亿大关。

人口机器超速运行,使我们不禁担忧世界末日是否即将出现。的确,如果我们继续这样急速大量繁殖,地球是否还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水,抑或仅仅是容身之地呢?会有所有人的位置吗?

世界人口在21世纪上半叶仍将保持增长,然而它在2024年左右将趋于稳定。根据联合国最新的预计,世界人口届时将稳定在80亿至90亿左右。人口统计学家有理由保持乐观,他们甚至认为人口机器目前已开始减速。

到2024年,我们真的要被挤成**了吗?

放心,虽然预计人口峰值可达90亿,但我们也不一定非得挤得像罐头里的沙丁鱼。如果把这90亿人都堆到美国——也就是地球陆地面积6%的陆地上,那里会成为人间地狱吗?并非如此,那里的人口密度甚至不会超过今天法国巴黎大区的966人/平方千米。

事实上,在2024年,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地区会拥挤不堪。孟加拉国是其中之一。这个南亚小国的人口密度已经很高(约1 050人/平方千米),而其人口在未来40年内还将增长40%,达2.

22亿,超过现在的巴西,但其面积仅为巴西的1/60。埃及的人口也很稠密,但并不是在全境。在这个大部分国土为沙漠的国家,90%的人口聚集在尼罗河河谷。

在这片不比比利时大多少的土地上,居民人数是比利时的8倍。也就是说,今天这里已经人满为患,而到2024年,这里的人口还将翻一番,密度将达到3 000人/平方千米。这样一来,那里简直就无法生活了。

而在其他地区,人们出于自愿挤在一起。人们放弃乡村,进入城市的趋势将愈演愈烈,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我们的数量从未如此众多,从未如此集中在这样小的区域中。

2024年,只有10%的人口在城市生活。今天,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可能高达70%。

因为在未来40年里,预计每天将有20万人进入城市。

那么,人们为何如此执着于拥挤地聚居,这不是会引发更多传染病和贫困吗?并不尽然。因为城市化远非灾难的同义词,在更多情况下,它是进步的源泉。

以卡萨布兰卡为例,一个世纪内,其居民人数从2万增至400万。阿比让的人口则在半个世纪间从6万飞跃至370万。在这两个实例中,伴随着人口飞增的是医院、学校的建设,令市民更容易享受到医疗与教育。

因为通常情况下,在乡村,相距几十公里的几个村庄只能共享一个卫生中心和一所学校。水电网络也是如此,比起在一片人烟稀少的广大区域内铺设数千米的电缆、管道,在有限区域内进行开发管理并供给许多家庭要经济得多。

最终,城市也是一个人们能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从事联络、接触文化、享受交通服务的地方,它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工作机会,特别是对女性而言。而女性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结果之一便是城市的生育率降低。因此,城市化也会对一国的人口产生影响。

所以,摩洛哥、土耳其、巴西和其他很多国家的人口增长逐渐放缓,因为虽然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亦然。

由此可见,人口集中在城市有很多益处。只是,如果我们希望未来的地球人能够从中受益的话,就必须进行建设。2024年的城市基础设施,一半都将在未来40年内建造。

6.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 7.“事实上,在2024年,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地区会拥挤不堪”中加点的“极”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8.第⑤段运用了很多数字,主要说明了什么?

答: 9.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答: 三、写作练笔。

10.【写法借鉴】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夹叙夹议,文章恰当穿插着一些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起到了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等点明了这次登月的重要意义。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一个人物,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写一个左右的片段。

答案解析。1.答案:cānɡ ɡuǐ jiànɡ tuǒ

2.【解析】选c。a项“及”应为“即”;b项“慑”应为“摄”;d项“篮”应为“蓝”。

3.答案:(1)拜访 (2)进军 (3)奔 (4)悬。

4.【解析】选d。“是巨大的飞跃”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里。

5.(1)答案(示例):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答案(示例):月亮,自古以来就以其神秘和美丽吸引着我们。文人墨客争相吟月,为其写下多少壮丽诗篇;民间百姓仰望星空,又传诵着多少神话故事。

我们民族的传统佳节中,有两个都在月圆之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是一个情结,是一个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交流月亮文化,再次沐浴月亮的清辉吧。

3)答案(示例):中国今年将完成16次太空发射,“嫦娥”三号登月球。

7.【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先明确“极”能否删去。再结合语境说明该词在此处的意思,然后回答去掉“极”一词的结果。

答案:不能。“极”一词说明了只有很少很少数的地区会拥挤不堪,如果删去,少的程度就减轻了,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答案:主要说明了这些小国家人口密度大的特点。

2019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4单元第20课

第四单元第20课同步练习。一 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 虽有嘉 佳 肴。2 虽有至道。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 然后能自强也。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虽有嘉 佳 肴 虽然 b.不知其善也代指 道理 c.故曰 教学相长也所以 d.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 3.用现...

2019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5单元第25课

第五单元第25课同步练习。一 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山门圮于河。2 阅十余岁。3 曳铁钯。4 湮于沙上。5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6 如是再啮。7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8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下面句中的 之 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

2019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6单元第26课

第六单元第26课同步练习。一 双基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掣棒 zh 吆喝 y o 金箍棒 b.钉住 d n寻觅 m淬入水内 cu c.鲂鱼 f n花鸨 b o幌一幌 hu n d.高擎 q n青鹞 y o大鹚老 z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树梢铁钳窗棂园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