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4单元第20课

发布 2022-07-19 16:37:28 阅读 8484

第四单元第20课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佳)肴。

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然后能自强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佳)肴 (虽然)

b.不知其善也代指“道理”)

c.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d.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教然后/知困。

c.然后/能自强也。

d.不知/其善也。

二、课内阅读。

阅读《虽有嘉(佳)肴》,完成5~7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教然后知困。

4)虽有至道。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 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7.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乙】《虽有嘉(佳)肴》(正文略)

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不学,不知道。

2)弗食,不知其旨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译文: 10.【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甲】 乙】

丙】 11.举例说明选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

答案解析。1.答案:(1)美味的菜 (2)最好的道理 (3)所以 (4)自我勉励。

2.【解析】选a。“虽”是“即使”的意思。

3.答案:(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4.【解析】选b。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教/然后/知困。

5.答案:(1)甘美 (2)反省自己 (3)不通,理解不了 (4)达到极点。

6.(1)答案: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答案: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7.答案: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8.答案:(1)明白道理 (2)甘美。

9.(1)答案: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2)答案: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10.答案:【甲】教学为先 【乙】教学相长 【丙】进学之道。

11.答案:(1)比喻论证: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2)对比论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附【译文】甲】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丙】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老师(提问时)就像要伐下坚硬的树木,先从容易的开始,然后再伐它的坚硬的枝节,等到一定的时候,(树木)就会迎刃而解。

不善于提问的老师与此相反。(老师)善于回答提问的人就好像撞钟一样,(你)用小力气叩击钟,那么就给你小的鸣响;(你)用大的力气叩击钟,那么就会有大的鸣响;从容地叩击钟,它也会给你从容的鸣响之声。不善于回答(提问的人)与此相反。

这些都是进学的方法。

2019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5单元第24课

第五单元第24课同步练习。一 双基积累。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 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 落,在椭 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2.找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行驶畅谈感受可望...

2019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5单元第25课

第五单元第25课同步练习。一 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山门圮于河。2 阅十余岁。3 曳铁钯。4 湮于沙上。5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6 如是再啮。7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8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下面句中的 之 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

2019秋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6单元第26课

第六单元第26课同步练习。一 双基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掣棒 zh 吆喝 y o 金箍棒 b.钉住 d n寻觅 m淬入水内 cu c.鲂鱼 f n花鸨 b o幌一幌 hu n d.高擎 q n青鹞 y o大鹚老 z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树梢铁钳窗棂园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