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育传播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有传播数学文化。
一、营造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传播数学文化教育。
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应该大力提倡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明白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探索的活动,会有意或无意地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生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数学知识,去感受数学的世界,去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认识数学不仅仅是一堆符号和规则的简单罗列。
例如:数的概念扩展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及其运算、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等等都可以选择这一教学方式。
二、重视数学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文化间能力”
所谓“文化间能力”,是指有意识地交流一些无意识的暗示以及不同于自己文化方式的习惯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价值无比的科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学能够以非常简明、精确的方式去表达和交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有效的数学交流(语言的、图示的、动作的),不仅可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而且可以使“数学文化”得到有效的提升。
因此,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旅游计划》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制定旅游计划,并请小组代表向大家汇报各自的旅游计划。
各个小组的汇报交流,可能会五花八门,但也精彩纷呈,并且不乏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交流,大家制定的计划更加完善、周密。
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数学文化的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数学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规范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过程,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拓展思维,学着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数学,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挖掘数学文化精髓。
知识可以忘记,但方法可以使人一生受益。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有形”地写在教材中,而是以隐含的方式融入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是“无形”的,它的渗透更多的是靠学生在反思过程中的领悟。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巧,有哪些容易犯的错误,该记住哪些经验教训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所认识,对数学的理解有质的飞跃。
例如,一年级中有这样的填数题: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中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其中蕴含着变元思想。符号“□”在这里只起“位置占有者”作用,若把它换成“x”,则上述题目就变成了不等式,变元“x”就有确定的取值范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内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最多能填几个?
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会逐渐掌握这类题的本质,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变元这一思想的精髓。
四、沟通学科联系,领略数学文化的活力。
数学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以开放的姿态展示其与自然、与社会、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影响人的心灵。
比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通过古诗(配以课件效果更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在提问后再引入新课。只看物体的一个面,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形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会有不同的感受。要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知道它是什么物体。像评价一个人一样,不能只因为一件事情就判断他的好坏,要多方面、多角度地综合评价。
教师用语文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导入新课,感觉浑然天成。学生在享受语言美的同时,想象画面,激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把原本单一的数学课堂变成为数学与文学、自然互动的综合舞台,充分扩展了数学所蕴含的文化特性。
五、情感升华,体验数学文化的“美学原则”
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中公认的一种评价标准。数学文化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告诉我们,数学富有思想、智慧,它能使人聪明,使人理性地面对自然和社会,使人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突出数学的文化功能,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数学文化之美,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
数字本身有着深刻的美。数字和一些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十个数字:一帆风顺,梅开二度,三思而行,四通八达,五光十色,六根清净,七情六欲,八面玲珑,九霄云外,十全十美,等等。
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更不乏数字美的佳句。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借助数字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夸张。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数字深化了其时空意境。
另外,在小学数学中,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体现了对称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影子,我们要及时发现这些美,并把美的信息带到我们的课堂中来,给我们的学生以情感的升华。
优秀的数学文化,像空气一样环绕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进入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才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才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2.**部分学生小学数学偏科的原因及提高方法。
所谓偏科,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平衡对待全部所学课程,即对某些或某一学科学习重视,对某些或某一学科不重视或放弃学习的现象。有人曾对小学生偏科现象做过调查,发现有21%的小学生出现偏科现象。在小学阶段,如果孩子过早出现偏科现象,就应该重视了。
因为小学阶段毕竟是打基础阶段,如果这时就出现偏科,就会使基础不牢,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影响巨大,而且还会影响升学考试这一非常现实的问题。
就我个人分析,学生偏科原因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
1、教师问题:受教师影响,丧失对这一学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2、家庭影响:家长的爱好以及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3、学生自身原因:学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提高的方法:
1、教师方面:一方面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给孩子讲清偏科的危害;要让孩子理解老师、接纳老师,消除对老师的隔阂和抗拒心理;正确认识障碍,排解不愉悦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老师要积极和学生沟通,彻底找出孩子偏科的原因,制定计划对孩子循序渐进地进行辅导和帮助。
2、激发“弱科”兴趣,锻炼学习意志。要鼓励孩子在弱势科目上的点滴进步(如课堂发言,读书笔记等等),引导孩子主动去接触弱势学科,加强对弱势学科的学习。
3、发挥“强科”之长,以长促长,取长补短。 鼓励孩子的优势科目,通过优势科目,树立信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学习好其他科目的能力,进而逐渐提高对其他科目的兴趣,并逐渐加大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投入;也可以从相关学科中找出突破点,进而带动弱势学科的提高,纠正偏科。
4、建设错题资源库,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笔头、口头或其它类型的题目,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有时订正过了仍然会一错再错,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自己的错误,建设错题资源库。
通过找错点、析错因、找对策、自订正,总结出预防“错误”的要点,从而让“错题”成了“开启智慧的宝贝”,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5、家庭环境影响,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该科的课堂情况,防止出现实质性偏科。要指导家长给孩子讲清道理,告诉孩子大人这样是为了工作需要。在中小学学习时,各科还是均衡发展的,并不存在某科强某科弱的现象。
打消孩子因为怀疑遗传影响而偏科的疑虑。
《教育学》平时作业
1 简要说明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答 课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研究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提法。但总体说来,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社会 知识和学生。1 社会。在这里,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它包括经济 社会政治制度 意识形态 文化传统等因素 它们对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课程目标的性质 课...
教育学平时作业 4
一 名词解释。1 教师专业发展 从教师教育角度,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从教师个体角度,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 演进和丰富。2 学校管理 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 财 物...
教育学平时作业 4
教育学。第4次平时作业。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5分 1 课内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 预习。2 健康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大体包括 心理卫生教育自知的教育。3 运用榜样示范应注意和。4 社区教育的特点有融合性等特点。5 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 知识的2 学习的34 学生的等等。6 课外教育有三种基本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