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数学路程问题 说课稿

发布 2022-07-16 04:12:28 阅读 636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的模型,为后面解决相遇问题、相背而行的问题,同向而行,追击问题等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2.教材安排。

本单元只有这一个信息窗,包括两个红点的内容,第一个红点问题是“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概念的认识、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及数学模型的建构。我把第一个红点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我要说课的内容;第二个红点借助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引领学生建构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第二个红点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而且“速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跟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4、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制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将简单的行程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于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教学重难点。

目标制定好了还要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6、教学准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准备了课件、导学单等教具和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当然只在教具和学具上做准备还是不够的,在教法和学法上还要下功夫,在整个的**环节,我始终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自主整理一组内交流一简约提炼― 概括升华”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人的智慧在小组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培养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法将渗透在学习活动当中,数学**于生活,本节课引导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观察讨论, **归纳, 做中学、小组合作、五步教学模式。

三、说教学过程。

如何将学法与教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在教学结构上我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

小组合作,自主**3.汇报交流,评价质疑4、抽象概括,总结提升5、巩固应用,拓展提高五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它们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支撑起整节课的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结合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路程、时间这两个名词的意义学生很好理解,但速度的理解较为抽象,所以我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先引导学生理解我们通常用速度这个名词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我通过刘翔比赛**及成绩单引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意义,并初步感知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

接着利用我们教材中的情境,进一步**路程、时间、速度的意义及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我这样引导学生:随着网络购物的出现,我们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的物流中心,货物在物流中心包装、储存,再从物流中心将货物发往全国各地。

物流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更便利。接着出示教材中物流中心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了刚才刘翔的例子,学生很可能提出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谁的速度快的问题?

我接着引导学生对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像每秒、每天、每月、每周… …这样的时间都叫做单位时间,那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叫速度。接着介绍速度单位的写法和读法,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当速度单位不同时,要化成同一单位比较大小。接着用课件给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速度,这样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小组合作,自主**。

有了对概念意义的理解,我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红点的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有了之前对乘法的学习,学生解决这个题并不难,这个环节的重点时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

速度×时间=路程。

我先出示**提示:

第一步:观察信息。

结合所提的问题寻找需要的信息,并结合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独立思考。

根据理解,借助以前的知识与方法动脑思考,理清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步:合作交流。

将自己的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3、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深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主**结束后,我会选两个小组的学生来分享他们小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列式进行板书:900×8=7200(米),这个环节重点是让他们说说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数量关系式: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分钟数=车站到物流中心的米数。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我会结合学生的汇报**动态课件。采用了线段图进行展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关于行程问题的线段图,也会为接下来学习相遇问题借助线段图来构建模型打下基础。

有了上面这个题的基础,我顺势引导学生完成问题2:大货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从西城行驶了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 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尝试着像说第一个问题的关系式一样,把这个问题的关系式也说一说。

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的小时数=西城到物流中心的千米数。

65 × 4 = 260(千米)

4、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利用上两题总结出的关系式,让学生抽象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式。学生之前都学过乘除法的关系,所以我会顺势引导学生推想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情境去验证自己的推想。四年级学生做题时容易停留在这道题的本身,还没有自主建立模型的意识,需要教师在讲解完题目时,多总结、归纳题型,逐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小结,谈一谈收获。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路程,什么是时间,什么是速度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5、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3个练习题,第一个题是基础练习,是教材自主练习第一题,这个题以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了三种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时间、路程中的两个量,求出第三个量。我会引导学生先说说所用的关系式。

第二题是综合练习,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正确的运用数学模型。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自主解决。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和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合理选择方法加以解决。

第三题是拓展练习,同时对学生渗透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德育教育。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力求简单明了,反映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路程、时间、速度》说课稿。

说课人:xxx

xxx 小学。

二上数学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汇总。一 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数。二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三 用加 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四 乘加 乘减。五 加法和乘法的对比练习。六 渗透 单价 数量 总价 七 够不够问题。八 认识时间的解决问题。习题 1 看图列式计算。或。2 1 六一儿童节,二 1 班要...

二上数学练习

1 填一填。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字典厚度约为4 水壶高度是35一口井深4灯管长90 2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件常用 做单位。3 把3米 35厘米 1米35厘米 200厘米 5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 两点之间可以画 条线段。3点之间可以画...

二上数学笔记

解决问题 求一共是多少,用 求还剩多少,用 求原来是多少,用 已知总数,求部分用 求总数,用 比较大小,用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 求相差多少,用 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 人民币的单位有 元,角,分。1元 10角 10角 1 元。1角 10 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