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cs3第二章

发布 2022-07-15 00:16:28 阅读 1720

第二章 flash动画的枚举。

本章主要以最简单的动画形式,来说明动画形成的原理和操作过程,通过对flash所能形成的动画进行枚举,使广大学友清楚知道flash能做哪些动画,制作这些动画需要哪些前提,以及如何去实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创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某一种动画形式,实现你心中的动画效果。任何复杂的动画都是运用这些最简单的动画组合而形成的,也是在这些动画的灵活应用上形成的。

本章还要通过动画制作过程,慢慢体会如下概念:时间轴、图层、帧、矢量图形、影片剪辑元件、按钮元件、图形元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学习flash至关重要的一点,只有充分的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以及对它们的操作,才能真正的实现动手创作,而不是只会模仿,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一筹莫展,毫无头续。

在flash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只有以下四种对象能形成动画,因此,在制作动画之前,我们首先要将形成动画的对象转换为如下对象:

1. 矢量对象。

2. 图形对象。

3. 影片剪辑对象。

4. 按钮对象。

除了上面四种对象外,还有以下四种动画的实现形式。虽然形式不同,但动画对象必须是上面四种对象中的一种。

1. 引导线动画。

2. 遮罩动画。

3. 逐帧动画。

4. action(脚本程序)动画。

第一节对象的认识和转换。

2.1.1 矢量对象。

矢量对象(矢量图形)是由绘画工具所绘制出来的图形,它包括线条和填充两部分。如图2.1.01为绘图工具。

这里有个特例就是文字工具,使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这些文字是一个文本对象,不是矢量对象,但是多次按快捷键“ctrl+b”打散后,它就变成了矢量对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是由绘图工具绘出的图形,不管它被转换成何种对象,只要多次按“ctrl+b”打散后,最终都能将其还原为矢量对象。

实例一组合对象转换为矢量对象。

实例源文件:光盘:实例与**\第二章\第一节\实例一\王字。fla

实例效果:立体文字的制作,其中正面颜色为绿色,上面颜色为黑色,左侧面颜色为紫色,如图2.1.02

操作步骤:1> 用“文本工具”在编辑区中输入一个“王”字,用“选择工具”选定这个王字,打开“属性”面板,将“王”字的字体设置为黑体、字号为96、颜色为绿色并加粗,设置如图2.1.

03所示。

2> 用“选择工具”选定这个王字,按快捷键“ctrl+b”打散。打散后,王字的状态由文字框变成了颗粒状,表示已经是矢量状态了。

3> 取消选定“王”字,用“墨水瓶工具”给“王”字加上线条。打散的目的是为了给文字加上边线。

4> 用“选择工具”选定这个“王”字,按快捷键“ctrl+g”,将王字组合成一个对象,按快捷键“ctrl+d”重制一个“王”字。将两个“王”字移动到如图2.1.

04的图示(1)所示的层叠位置。移动位置的目的是为了让文字产生立体感。

5> 用“选择工具”选定这两个“王”字,按快捷键“ctrl+b”打散。

6> 选定“线条工具”,并选定“线条工具”的附加工具“贴紧至对象”,将两个“王”

字的对应角处用线条相连,如图2.1.04的图示(2)所示。连接完后,将填充部分和多余的线条删除,如图2.1.04的图示(3)所示。

7> 用“颜料桶工具”给“王”字的正面、上面、左面分别填充绿色、黑色、紫色。

8> 选定“选择工具”,将鼠标移动至“王”字的线条上,双击选定所有线条,按“delete”删除。

9> 用“选择工具”选定这个立体的“王”字,按快捷键“ctrl+g”组合成一个对象,最终效果如图2.1.02所示。

总结:本例主要目的是学习将文字打散成矢量对象、“墨水瓶工具”的用法、“贴紧至对象”工具的用法、用“颜料桶工具”向一个封闭区域填充颜色、体会“ctrl+g”组合和“ctrl+b”打散的用法。如果用绘图工具绘制出的图形,经过组合后,那么它就不是矢量对象了,必须经过打散后才能转换为矢量对象。

2.1.2 图形对象。

图形对象也称图形元件,理论上讲,任何对象都可以转换为图形对象,但在flash实际操作过程中,从图形元件的作用出发,一般只有将矢量对象、文字对象、位图对象、组合对象转化为图形对象。这里以位图对象为例讲解将位图对象转化为图形对象过程。

实例二位图对象转换为图形对象。

实例源文件:光盘:实例与**\第二章\第一节\实例二\小宝贝。fla

实例效果:如图2.1.05

操作步骤:1> 选择菜单“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目的是使用“导入”菜单项导入一张**。单击图2.

1.06的③处后,打开如图2.1.

07的导入对话框。“导入”菜单的功能是将**、声音、**等外部文件导入到flas**档中。

2> 图2.1.07的①处,选择导入文件的存储位置,①处选择的路径为:

光盘:\实例与**\第二章\第一节\实例二。②处选择将要导入的**,选定完后,单击③处的“打开”按钮,将“素材之宝宝”这幅**导入到flash的编辑区中。

在本书的配套光盘中,放置与本书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主要有:配套实例**教程、实例源文件、实例素材。

3> **导入后,用“选择工具”选定**,按快捷键“f8”,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如图2.1.08所示。

①处设置图形元件的名称,这里设置为“小宝贝”;②处是选择元件的类型,这里选择“图形”;③处是元件的注册点设置,这里按默认设置,注册点问题在后续章节中会有详细讲解;设置完成后,单击④处,将位图对象转换为图形对象。

总结:本例主要讲解了“导入”菜单项的操作,它可以从外部导入**、声音、**等文件;同时,讲解了“f8”键的作用,即将选定对象转换为影片剪辑对象、或者是按钮对象、或者是图形对象。从外部导入的**,它是位图对象,它不是图形元件,但可以转换为图形元件。

2.1.3 影片剪辑对象。

影片剪辑对象也称影片剪辑元件,理论上讲,任何对象都可以转换为影片剪辑对象,转换的对象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实例三先将文字对象转换为图形对象再转换为影片剪辑对象。

实例源文件:光盘:实例与**\第二章\第一节\实例三\**地址。fla

实例效果:如图2.1.09

操作步骤:1> 用“文本工具”在编辑区中输入“ (课件家园)”,用“选择工具”选定文字,按快捷键“f8”,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设置如图2.1.

10所示,先将文字对象转换为图形对象。

2> 用“选择工具”选定文字图形,按快捷键“f8”,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设置如图2.1.11所示,将图形对象转换为影片剪辑对象。

2.1.4 按钮对象。

按钮对象也称按钮元件,理论上讲,任何对象都可以转换为按钮对象,在操作过程中,应实际需要而定。

实例四文字对象转换为按钮对象。

实例源文件:光盘:实例与**\第二章\第一节\实例四\**。fla

操作步骤:1> 用“文本工具”在编辑区中输入“**”两字,用“选择工具”选定文字,按快捷键“f8”,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设置如图2.1.

12所示,将文字对象转换为按钮对象。对象类型的判断在第一章的第三节介绍“属性”面板时有讲解。

第二节矢量对象动画制作。

第一节我们讲解了矢量对象、图形对象、影片剪辑对象、按钮对象这四种对象的转换,接下来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我们要讲解如何利用这四种对象制作动画。

动画的制作离不开“图层”、“帧”和“编辑区”这三部分,理解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学好动画制作的关键。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图层操作面板和时间轴操作面板。

在本章中,主要掌握如下图层操作:

1. 如何选定一图层?

2. 如何更改图层名称?

3. 如何新增图层?

4. 如何新增引导层?

5. 如何删除图层?

6. 如何锁定一图层或者所有图层?

7. 如何显示/隐藏图层?

8. 图层遮罩效果的应用。

9. 图层与动画的关系?

在本章中主要掌握如下帧操作:

1. 什么是关键帧、空白关键帧、过渡帧?

2. 帧与编辑区有何联系?

3. 如何插入关键帧?

4. 如何插入空白关键帧?

5. 如何插入过渡帧?

6. 过渡帧的作用是什么?

7. 如何选定单帧?

8. 如何选定多帧?

9. 如何移动帧?

10. 如何复制与粘贴帧?

11. 如何翻转帧?

12. 动画形成的实质是什么?

在以下的动画制作过程中,通过实例逐步解决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当你能很好的解决上面的问题时候,在你的脑海中也就出现动画制作的轮廓了。

2.2.1 位置变化。

实例一 实例效果:光盘: \实例与**\第二章\第二节\实例一\位置变化。swf

操作步骤:一、设置场景。

1> 启动flash cs3,新建一个flash actionscript2.0文档。

2> 文档属性设置:打开文档属性面板,如图2.2.02所示。设置帧频为12、背景为白色、大小设置为800×600像素。

注意:在以后的实例中,如果没特别要求,那么场景设置都按图2.2.02的①②③处显示的内容进行设置。同时,场景设置这步操作将不会在以后的实例**现。

二、动画制作过程。

1> 鼠标双击“图层1”处,出现光标,如图2.2.03的图示(1)所示,将图层命名为“位置移动”,如图2.2.03的图示(2)所示。

2> 先选取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然后选择“笔触颜色“为无颜色;选择“填充颜色”为红色;取消选定“矩形工具”的附加工具“贴紧至对象”和“对象绘制”,工具栏的设置如图2.2.04所示。

在后续的绘图操作时,一律取消“对象绘制”这个选定,在这里做一个统一规定。

3> 先选定“位置移动”图层的第1帧,如图2.2.05的图示(1)所示;然后在编辑区内画一个矩形,如图2.

2.05的图示(2)所示;用“选择工具”将这个矩形移动到编辑区的左边,如图2.2.

05的图示(3)所示。

4> 用鼠标选定“位置移动”图层的第25帧,然后按f6键,插入一个关键帧,如图2.2.06的图示(1)所示;用“选择工具”选定第25帧,将此帧上编辑区里的矩形移动到编辑区的右边,如图2.

2.06的图示(2)所示。

此时,观察“位置移动”图层的第1帧上的矩形与第25帧上的矩形,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帧上的矩形在编辑区的位置是不同的,第1帧的矩形在编辑区的左边,第25帧的矩形在编辑区的右边。如图2.2.

07所示。

5> 用鼠标选定“位置移动”图层的第1帧,在第1帧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如图2.2.08的图示(1)所示的快捷菜单,单击“创建补间形状”菜单项,建立形状渐变动画。

建立形状渐变后,在“位置移动”图层的第1帧到第25帧之间以淡绿色显示,并带有一个自左向右的箭头,如图2.2.08的图示(2)所示。

鼠标拖**2.2.08的图示(2)的①处的**头,可以预览动画。

第二章3章习题

第二章第三章习题练习。1 试分别写出图1中各无源电路的输入ur t 与输出uc t 之间的微分方程。图1 2 试证明图2 a 所示电路与图2 b 所示的机械系统具有相同的微分方程。图2 b 中xr t 为输入,xc t 为输出,均是位移量。ab 图2 3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 其中 k1,k2,k3,...

第二章教案 3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案 续页 第2章建筑工程招标。2.1 建设工程招标概述。2.2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2.3 建设工程其他项目招标。2.4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例。案例 22.1 建设工程招标概述。2.1.1 建设工程招标范围 p30 32 2.1.2 建设工程招标的条件p32 1 已经履行...

第二章第3节

欧姆定律。一 电阻。1 物理意义 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定义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3 定义式 r u i r与u i无关,只与本身的性质有关 4 单位 国际单位制 欧姆 常用单位 k m 二 欧姆定律 1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i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