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章

发布 2022-07-14 14:54:28 阅读 4920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实验:**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实验器材:

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②小车;③带小钩的细线;④25g的钩码3个纸带学生低压交流电源;

导线。2.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定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定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启动 ,然后放开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立即关闭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以上操作三次。

4)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舍去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

当作计时起点。

5)选择相隔0.1s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并记录。

6)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各计数点的。

7)增减所挂钩码个数,重复两次实验。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上运动,且加速度的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3)v -t图像:一条倾斜的直线。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速度公式:v= 。

2)特殊情况。

当v0=0时,v= 。

当a=0时,v= 。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位移在v -t图像中的表示:如图所示,在0~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的面积。

2.位移公式:x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速度位移关系式: =2ax。

2.几个重要推论:

1)平均速度:==

2)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差δx=at2。

3)中间时刻瞬时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公式:

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v1∶v2∶v3

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

x1∶x2∶x3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xⅰ∶xⅱ∶x

五、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作用下从开始下落的运动。

2)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定义:在同一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 ,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 。

2)方向。3)大小:地球上其大小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 ,在赤道上 ,两极处 ,一般计算中,常取g= 或g= 。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

2)位移公式:h= 。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 。

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重物与轻物下落得。

2.伽利略的科学猜想与假说: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速度应该是变化的。

热点一**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例1】(2011·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某人用打点计时器做“**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利用打出的一条纸带画出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5s打一个点。

b.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在t=0.02s时的速度大小是0.04m/s

d.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04m/s2

热点二 v -t图像问题。

例2】(2010·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如图所示两条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分别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v -t图像,由图可知:甲的加速度大小a甲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a乙;在t1时刻,甲的速度大小v甲。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的速度大小v乙。

误区警示】(1)v -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无法描述曲线运动。

2)v -t图像描述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运动规律,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热点三自由落体运动。

例3】(2010·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在筒内放有质量不同的一片小羽毛和一块小铜片。先把玻璃筒内抽成真空并竖直放置,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小羽毛、小铜片同时从玻璃筒顶端由静止开始下落,那么 (

a.小铜片先到达筒底端。

b.小羽毛先到达筒底端。

c.小羽毛、小铜片同时到达筒底端。

d.哪个先到达筒底端都有可能。

方法技巧】自由落体运动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条件来判断: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或物体除受重力外也受其他力,但其他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可以忽略),两者缺一不可。

2)根据题目中一些暗示语言来判断:有些题目直接给出诸如“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等提示语时,可将物体的下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热点四公式v=at和公式x=at2的应用。

例4】(2013·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 m/s2,则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是 m/s,2 s内的位移大小是 m。

一、选择题。

1.(考点1)关于“**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2.(考点2)如图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v -t图像。由图像可知两物体 (

a.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b.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c.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同。

d.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反。

3.(考点2)光滑斜面上物体从静止开始下滑,其速度—时间图像是 (

4.(考点)如图所示,下列各个图像中,能够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

5.(考点)在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借助助推设备,在2s内可把飞机从静止加速到83m/s,设起飞时飞机在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供飞机起飞的甲板跑道长度至少为 (

a.83m b.166m

c.41.5md.332m

6.(考点3)如图是一物体的x -t图像,则该物体在6s内的位移是 (

a.0b.2 m

c.4 md.12 m

7.(考点3)甲、乙两辆汽车由同一地点出发沿水平路面到达同一目的地,这个过程的x-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出发。

b.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到达目的地。

c.甲车在中途停了一段时间。

d.乙车在中途停了一段时间。

8.(考点4)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2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

a.2 m b.4 m c.8 m d.16 m

9.(考点6)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 (

a.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c.事实2→推论1→推论4→推论3

d.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二、非选择题。

10.(考点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11.(考点5)同一地点,轻、重两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两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选填“一样大”或“不一样大”);同一物体在赤道处与在北极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选填“一样大”或“不一样大”)。

12.(考点2)如图所示为一辆汽车在某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v -t图像,请根据此图像,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汽车在0~30s内的位移。

13.(考点)以10m/s的速度下坡行驶的列车,在坡路上的加速度为0.2m/s2,经过30s到达坡底。求:

1)到达坡底的速度;

2)坡路的长度。

14.(考点5)某人在高100m的塔顶,每隔0.5s由静止释放一个金属小球(取g=10m/s2),求:空中最多能有多少个小球?

必修1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1 导学案 版本 人教版必修1 第24页 第25页高一姓名日期周次星期主备人穆珂备课组长杨永良 1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 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3 结合分类知识初步认识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间的转化规律。二 自主学习。复习内...

必修1第二章

一 课前准备。1.幂函数概念。一 创设情景 1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s s是a的函数。2 如果正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是v v是a的函数。3 如果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s,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 a是s的函数。4 如果某人t s内骑车行进了1km,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vkm ...

必修1第二章学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 新课标要求。1 通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体会公式表述和图象表述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应用规律奠定基础,体会数学在处理问题中的重要性。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所用的实验和推论方法,体会科学推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2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