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练

发布 2022-07-14 10:32:28 阅读 8467

2015级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每周一练。

1.萧皋别业竹枝词。

明)沈明臣。

青黄梅气暖凉天,红白花开正种田。

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鸠声里雨如烟。

注】①萧皋别业:作者友人李宾父的别墅名。

竹枝词:“竹枝”是四川一带的一种民歌名称,文人常用来描写带有地方色彩的乡土景物或民间风俗。

鹁鸠(bójiū):鸟名,天将雨时其鸣甚急,俗称水鹁鸪。

1)诗中所写的是什么季节?结合诗中的描写简要说明你的依据。(4分)

2)诗的前两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桥晚兴。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哪些手法?(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题目。(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三、 字词基础训练: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颓圮/推泼助澜解元/浑身解数畜牧/六畜兴旺。

b.泊位/淡泊明志长进/身无长物责难/多难兴邦。

c.皱纹/骤雨忸怩/扭转乾坤溯源/夙兴夜寐。

d.赡养/瞻仰调试/调和惆怅/未雨绸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扭怩/扭捏交接/交结急风暴雨/疾风劲草。

b.姻缘/因缘机遇/际遇促膝谈心/抵足谈心。

c.口型/口形飘荡/漂荡轻歌曼舞/清歌妙舞。

d.意想/臆想定势/定式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容琪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熟悉她的人都说她经济上是的,是一个女强人。

2)反帝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以及后来的抵制美货,日货运动,在大地上蓬勃展开。

3)“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是坚强的意志和气概。

a.独力独立寥廓意气。

b.独立独力辽阔义气。

c.独力独立辽阔意气。

d.独立独力寥廓义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从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或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环节控制不严导致产品受到污染。

b.随着国家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加上西部地区新一轮快速增长势头正在方兴未艾,预计2023年西部地区仍将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c.近期,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华裔博士潘登发现了导致生物体衰老的重要基因,这一研究成果震惊学界,其**被衰老机制及老年疾病研究的最权威期刊《aging cell》刊登。

d.《理财周报》发布2023年3 000中国家族财富榜,三一重工梁稳根家族406.80亿元身家首次蝉联中国首富,吴亚军家族财富404.69亿元,排名第二。

参***:1)初春(或春天)(1分)。诗中描绘的是梅子尚小,黄中带青;天气乍暖还寒;百花盛开(桃李花开);农民开始耕种;燕子刚筑巢;细雨如烟(写出2处1分,3处2分,4处3分),这些都是初春时的景象。

2)①色彩对比(映衬)(1分)。一二句中有梅子的青、黄颜色,还有桃李的红白两色,颜色对比鲜明,突显了初春特有的绚丽色彩,彰显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诗意:梅子青黄时的天气不冷不热,非常舒适,红色白色的花儿竞相开放的季节,正是人们在田间播种的时候。

燕子在衔泥筑巢,泥土还湿着,鹁鸠鸟在自由地歌唱,迷蒙的春雨下个不停,好一幅江南水墨画图。

2.参***: (1)景物:亭基、渡口、江流、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3.(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2)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并勾起了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附:赏析。这首词当为南宋乾道九年(1173)以后,作者在四川时所作。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

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

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三、2.【答案】a【解析】“扭怩”应为“忸怩”。忸怩:羞惭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3、【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d、附庸风雅: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高一语文周练

高一语文周练十三。姓名班级得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和名著阅读 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撩起 潦草簇新 蹙眉头慰藉 云蒸霞蔚。b 余暇 遐迩蹩脚 憋得慌自诩 栩栩如生。c 翱翔 嗥叫唏嘘 黑魆魆雾霭 和蔼可亲。d 缱绻 谴责迸发 水泵厂漂洗 饿殍遍野。2 在下面...

高一语文周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

高一语文周练1答案

于其身也 对于不拘于时 被 受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得辍耕之垄上 去 到 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的标志 士大夫之族 这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 焉 风雨兴焉 从这里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词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老师 其 其可怪也欤 表反问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 表推测语气,可译为 大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