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本单元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加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过100。(p.16-17,例1、练习四)
2)三位数加三位数。(p.18-21,例2、练习五)
2、减法。1)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p.22,例1)
2)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例2)
3)笔算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例3)
3、加减法的验算。
1)加法的验算。(p.27,例1)
2)减法的验算。(p.28,例2)
4、整理与复习(p.32-33)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根据《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材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加、减法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有讨论交流的要求或画面,例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均是以讨论的形式呈现的,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单元教学建议:
1、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形式。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安排:10课时。
主备人:李晓莹。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的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98+25=123(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85+68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2.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
师:28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3.笔算。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发展。
1.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
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九、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的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十、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教材第22---24页的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2.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位相减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的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2.笔算。(学生板演)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
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2、 出示例2: 276 + 98
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276+98 = 276问: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
2)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
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
a:126+68=126+70-2b:98+67=67+100-2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接近整。
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加数是接近整。
十、整百数时,多加几要减几。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 教材24页例题3及练习六的第题。)
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
1、填空: 68=7077
提问:68接近哪个整十数?77等于几十减几?199接近多少?199等于二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课前已准备)
男生组: 453-300 356-299 748-97
女生组: 453-300 356-300+1 748-100+3
比赛结果一组快,另一组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另一组题目特点。(板书:减数是接近整。
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
强调: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
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揭题: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
2.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必修1教案第二单元
复习提纲 教案 复习篇目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重点的段落。2 重点实词 虚词的理解。3 句式的把握。4 重要句子的翻译。5 通过阅读和体味,培养自己的阅读古文的语感。6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 熟读课文,1课时。完成字词的积累。氾南 f...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案
一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对空气有所了解,知道了人类 动植物离开空气无法生存,他们也知道空气有体积 有质量 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但从化学角度来看,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织。二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
第二单元线与角 1 教案
复习准备 1 提问 1 计数单位 2 数位 3 数级 4 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 读出下列数 200002105读作 读作。5006000 读作 读作。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线与角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掌握直线 射线 线段三者的区别和联系。2.认识平行线,能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