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间假期作业答案 简版

发布 2022-07-06 21:37:28 阅读 5384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 答案 d解析葡萄糖进入内环境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a错误;由于体内存在体温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故b错误;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在细胞内,故c错误;内环境稳态主要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维持,故d正确。

2. 答案 d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

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3. 答案 b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4. 答案 c解析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5. 答案 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牛奶和口服药物(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6. 答案 d解析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来说,过程a、b、c同样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对ph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7. 答案 b解析蔗糖属于植物体内的二糖,因此不可能存在于内环境中;消化液在小肠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不变。

8. 答案 c解析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弱酸盐组成的;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就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而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9. 答案 ac解析 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0. 答案 b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及稳态的调节。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a错误;当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活动增强,b正确;内环境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非“保持不变”,这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c错误;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不足时,会导致血渗透压降低,对组织液的水分吸收减少,组织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

11. 答案 (1) 蛋白质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组织液和血浆 (26 ② 组织细胞 (3)大分子蛋白质 (4)不会 ④ 缓冲 (5)② 肝细胞 (6)⑥ 组织液水肿。

解析 ①是淋巴,②是组织细胞,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血浆,⑤是红细胞,⑥是组织液,⑦是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很少。如若题图为肝脏组织,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肝细胞;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的滞留于组织液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等。

12. 答案 (1)呼吸消化排泄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 (5)5

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排泄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题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排泄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13. 答案 (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解析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在实验设计题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是可变的之外,其他的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对结果的分析一定要到位,把现象与结论一起总结出来。

二)免疫调节。

1. 答案 c解析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将病原体阻止在**、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之外,使其不能进入机体组织细胞中,因此①②④都是第一道防线。值得注意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体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等,而胃液、唾液不属于体液,故其中的杀菌物质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不属于第二道防线,应是第一道防线。

2. 答案 a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3. 答案 a解析图中,c是效应b细胞,d是抗体,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增殖分化成细胞c(效应b细胞);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故b、c、d三项均正确。

4. 答案 b解析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体感染hiv时,机体依靠免疫系统作出反应,a错误;疫苗属于抗原,抗原具有特异性,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有效阻止其扩散的hiv病毒疫苗,c错误;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能够产生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d错误。

5. 答案 a解析 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细胞和t细胞的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都不能产生抗体,能产生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6. 答案 c解析 ①是细胞因子,⑤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图示中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二次免疫时除b细胞外,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③效应b细胞;若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的细胞则会产生自身免疫病。

7. 答案 c解析第二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c**-16病毒也起作用,故a错误;t细胞经c**-16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故b错误;患儿感染c**-16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将病毒消灭掉,故c正确;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不会产生抗体,故d错误。

8. 答案 a解析不论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抑制t细胞增殖的环孢霉素a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使用该药物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排斥作用,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a正确。

9. 答案 ab解析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引起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因此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同时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病毒侵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病毒,被抗体消灭;同时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除病毒。

10. 答案 bd解析经分析图示可知,14 d前抗体浓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多后减少,且速度慢浓度低。14 d后,抗体浓度迅速升高,且浓度明显高于14 d前的最高浓度,说明在第14 d发生了二次免疫反应。

因为有初次免疫,所以不会患病。第28 d时抗体浓度高于第7 d,是由于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多,并非病情重,患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效应b细胞除b细胞受刺激增殖分化产生外,还可以由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11.答案 (1)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或由抗原刺激到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 (3)浆(效应b) 核糖体高尔基体 (4)蛋白酶多肽 (5)过敏原再次。

12. 答案 (1)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t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受阻所致 (3)体液细胞 (4)对照组:做切除手术,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被排斥最后:

实验组再输入t淋巴细胞;移植又被排斥。

解析 (1)乙组鼷鼠在第一次接种过程产生记忆细胞,第二次接种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较多抗体。(2)丁组与戊组相比,丁组摘除胸腺,故该组鼷鼠细胞免疫消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第二次接种产生的抗体少。(3)病毒为细胞内寄生生物,清除该病毒需要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完成。

13. 答案 (1)f、y (2)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 (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④

解析图1中,x表示抗原,能与抗原x形成复合物的物质y应该是抗体,据此可依次推导出m是胸腺、n是骨髓、a是t细胞、b是吞噬细胞、c是b细胞、d是效应b细胞、e是效应t细胞或记忆细胞、f是细胞因子、k是记忆b细胞。图2表示细胞免疫。(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f(细胞因子)和y(抗体)。

(2)图1中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3)图2中a―→b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是e(效应t细胞)。(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内的记忆b细胞(k)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来消灭抗原。

(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在于疫苗的有无(自变量),其他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所以实验动物必须是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是先注射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再接种病毒。而实验组应先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④是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作出免疫应答的过程,对照组是第一次接触病毒,所以不会发生④过程。

三)人体的神经调节。

中考期间假期作业 一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这点到这条直线的 a 垂线段 b 垂线 c 垂线的长度 d 垂线段的长度。2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a 至少有两个锐角 b 至少有一个直角。c 至多有两个钝角 d 至少有一个钝角。3 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菱...

高二高考期间化学假期作业定稿

2014届高二高考期间化学假期作业。第i卷 选择题 1 从米曲霉中分离出的曲酸是一种新型添加剂,其分子结构为 曲酸具有抗氧化性 保护其他物质不被空气氧化 在化妆,医药 食品 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关于曲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曲酸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b.曲酸是一种羧酸,难溶于水。c.1 m...

高一数学会考期间假期作业

高一数学会考期间假期作业2016.1.10 一 选择题。1 设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b cd 1,2 2 函数y 是。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非奇非偶函数。3 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不正确的一组是。ab cd 4 定义集合a b的一种运算 若,则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